热浸镀锌的基本原理
图5 锌液中铝含量与锌液流动性的关系
b.当浸镀时间较长(超过4min以上),铝含量增加,镀层厚度减薄并不明显,但会加速铁的溶解,使锌液中的含量增高,对镀层质量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c.当锌液中铝含量超过0.05%时,若采用通常含有氯化铵的助镀剂时,容易出现漏镀缺陷,如果含铝量再提高,此时锌液中的浮渣增多,若挂在产品表面也会影响镀层外观质量。
所以对紧固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适合采用铝含量为0.1%~0.2%的锌液浸镀。但对浸镀时间很短(比如不超过1~2min),适当提高锌液中的铝含量,对镇静钢可以起到减薄镀层和避免产生灰暗镀层的作用。 2.4 镍(Ni)的影响
在锌液中加入少量的镍能有效地抑制含硅镇静钢的圣德林效应,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应用较普遍的中间合金添加剂。
2.4.1 镍(Ni)在锌液和合金相中的存在形式
由锌-镍二元合金状态图可知,在浸镀温度下,镍在锌中的溶解度约2.5%,在419℃时发生共晶转变L→Zn+NiZn8,NiZn8为六方晶格。浸镀时,首先结晶形成ζ相。因为在固态下铁与镍可以形成连续固溶体,所以锌液中的镍会首先溶于已结晶析出的ζ相中。研究证明,在镀件冷却过程中,NiZn8是以微粒形式分布在η相和ζ相的晶粒边界上。 2.4.2 镍抑制铁-锌合金反应的过程
(1) 镍溶于ζ相后,会阻碍铁锌原子的相互扩散,增大了ζ相的成核速率,细化结晶组织,延缓ζ相的成长。
(2) 抑制δ相生成,并能细化ζ相晶粒。
(3)当镀件离开锌液,析出的NiZn8合金相,因分布在η相与ζ相晶粒边界上形成富镍层,抑制η+δ→ζ的固体相变过程,使镀层表面保持了连续的η相,从而使镀层保持光亮。由于δ相晶粒比较细小,合金层减薄,与钢基体的黏附性也得以增加。这与国外学者认为在ζ相的顶部存在富镍三元合金(Fe-Zn-Ni)的观点是相似的。 2.4.3 镍的其他影响
(1)在一定的温度下(450~455℃以上)能改善锌液的流动性;
(2)因为镍难以与氯化物助镀剂产生化学反应,故可以减少锌灰的生产,降低锌灰量(约10%); (3)因为镍不易氧化,可以提高锌液的光亮度,使镀件表面光泽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