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浸镀锌的基本原理
晶格连续性,极少发生错位。根据相变动力学观点,当两相的晶格形式相同时,新相成核速率很大,因此Г1相晶粒极为细小,相层厚度很薄,两相之间为金属键结合。所以Г1相牢固地附在α-Fe上,Г1相层厚度经实验测定约为1~8μm(见表2)。
表2 浸镀时间与镀层厚度的关系
注:① 试片钢号SPHC化学成分(质量分数,%):C0.025、Si0.027、Mn0.31、S0.017、P0.015。
② 试片尺寸80mm×120mm×0.3mm。 ③ 浸镀温度:452~455℃。
④ 锌液成分:含Al0.003%,锌锭牌号Zn99.995。
⑤ Г2相厚度eГ2可近似按以下式计算 eГ2 =10- eГ1 (μm)。 ⑥ Г1相呈铅灰色,有金属光泽;Г2相呈亮灰色结晶(有浮凸特征)。
1.4.1.2 如果浸镀时间较短(连续热浸镀锌),没有生成δ相,离开锌液的瞬间,尚未凝固的纯锌层直接附在α-Fe上。在冷却过程中,首先生成Г1相。即:
L+α-Fe→Г1 (1-1)
由于浸镀时间较短,锌在铁基体中的溶解尚不充分,因此形成Г1相所需的锌原子有一部分要靠锌液提供,其反应机理与上述的衍生过程完全一致。此时形成的Г1相同样与α-Fe形成金属键结合。 1.4.2 Г2相的形成
1.4.2.1 离开锌液面后,锌层锌液凝固,内层锌原子向α-Fe侧的扩散得以保证,此时 Г1相生长完成,为形成锌/铁比例较Г1相更高的Г2相创造了条件,根据相图可判断出:Г2晶核生成是始于δ侧(富锌侧),并靠吞噬Г1相形成的。根据实测的Г2相硬度(HV)为473,这是晶格位错扭曲所致。Г2相的形成,降低镀层的结合强度。
1.4.2.2 在已生成Г1相的基础上,形成Г2相的必要条件是存在δ相层(否则只会存在Г1相)。Г2 相是由Г1相和δ相之间无扩散固体相变(晶格的滑移切变)生成:
Г1+ δ →Г2 (1-4)
从相图明显可以看出Г2相必须是由与之邻近的两个相(Г1相和δ相)之间发生界面反应形成的,这才符合热力学原理。也就是说,不存在δ相,就不可能形成Г2相,这与连续热浸镀锌过程完全吻合。
1.4.3 ζ相的再结晶及δ相长大的过程
这种情况存在于非连续热浸镀锌的冷却过程,形成δ+ζ的混合共晶体,其反应式为: L+ δ→ζ (1-5) 或 η+δ →ζ
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但它发生在冷却过程中,所以单独列出。H.Bablik曾指出,δ相破裂使附在合金层上的锌液和δ结晶充分接触而发生共晶反应,并伴随δ相的长大,这个反应进行得很快和激烈,它有可能完全消耗其纯锌层,使镀层表面η相不连续,露出ζ相结晶,形成黑灰色镀层,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