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多元交汇”(8)

时间:2025-04-28   来源:未知    
字号:

大学生支农 理论教材

方崛起。后来,匈奴把北方草原这些原来互不统属的游牧部落统一起来,并与羌人联合,形成威胁中原农业民族政权的强大力量。这样,农耕民族统治区和游牧民族统治区终于在地区上明显地分隔开来。秦始皇把匈奴逐出黄河以南鄂尔多斯地区,联接和修筑万里长城,标志着这种格局被进一步固定下来。

我国农牧区分立格局形成后,农牧区的界线并非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互有进退,总趋势则是农耕区和农耕文化的扩展。而进入农区的游牧人都毫无例外或迟或早地被农耕文化所同化。

战国秦汉是农区向牧区扩展的重要时期,扩展的方式主要是移民实边和戍军屯垦,扩展的主要结果之一是在农区和牧区之间造成了一个颇为广阔的半农半牧地带。它是原戎狄的游牧区,以后游牧人被排挤或融合,农耕在这里发展起来,但仍然保留比较发达的畜牧业。司马迁说“龙门(今陕西韩城)碣石(今河北昌黎)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又说凉州(今甘肃境)“畜牧为天下饶”,就是指西汉疆域内这个半农半牧区。汉武帝在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等地大规模移民实边和屯田,同时大兴水利,推广耦犂、代田法等先进工具与技术,使该地区成为全国农牧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河西农区的建立象插进牧区中的一根楔子,把游牧的匈奴人和羌人隔开,同时把中原农区与南疆分散农区联结起来。汉代的屯田还深入到西域和羌人活动的青海河湟地区。在东北地区,燕国和秦汉相继用兵东北,占领辽河东西等地区,通过置郡屯戍,大批汉人进入东北,铁器牛耕等隨之传入,开创了东北农业的新局面。辽东辽西从此成为中原农耕文化向东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多元交汇”(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