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醌苷类和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利用溶解性不一样,后者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前者易溶于水。 游离蒽衍生物的分离 常利用其酸性用pH 梯度萃取法;另外柱色谱也是常用手段,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磷酸氢钙、聚酰胺,一般不用氧化铝,以免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吸附。
讲义中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流程,是比较经典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把原理搞懂,考试中如有设计不同酸性游离蒽醌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的,可灵活套用。。
第四节 结构测定
对蒽醌类化合物结构测定较有意义的方法如紫外光谱法,可以根据第Ⅰ峰(230nm左右)的峰位推测母核上羟基取代的多少,羟基数目越多,则吸收峰波长越长。根据第Ⅲ峰(262~295nm左右)的峰位和吸收强度,推测是否有β-酚羟基取代。第V峰(400nm以上)主要受α-酚羟基数目的影响,数目越多,红移越多。
红外光谱法对推测α-羟基取代十分有意义,根据C=O吸收峰的峰位和峰数,可推测α-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当C=O峰为2个,峰位相差大于40cm-1,说明为1,8-二羟基蒽醌,如峰位相差小于40cm-1则为1-羟基蒽醌;当只有一个C=O峰,表明为其他类型的α-酚羟基取代,具体视峰位而定,峰位越向地波数移,α-酚羟基取代越多。
结构解析实例:
自某中药分得一黄色结晶,分子式C15H10O5,不溶于水,可溶于5%碳酸钠,呈红色,醋酸镁试剂反应呈橙红色。
IR:νcm-1 3480,1655,1634
1HNMR:δppm 7.22(1H,d J=8Hz),7.75(1H, d, J=8Hz),7.61(1H, m),8.07(1H, d,J=8.5 ),
7.62(1H,d,J=8.5),3.76(3H, S)。
用醋酐乙酰化得1个乙酰基的衍生物;用醋酐-浓硫酸乙酰化得2个乙酰基的衍生物。
请推出结构,解释理由,并归属质子信号。
解析如下:
1.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可溶于碳酸钠并呈红色,示可能为游离羟基蒽醌化合物,且结构中有β羟基(酸性较强)
2. 醋酸镁试剂反应呈橙红色,示该羟基蒽醌结构有α-酚羟基,并与β-羟基不是邻位取代模式(反应为蓝紫色为取代邻位)。
3.IR有两个C=O峰,其中νcm-1 1655为正常的未缔合C=O峰,1634为缔合的C=O峰,且两者相差仅21,示只有1侧C=O缔合且只有1个α-酚羟基。
4.1HNMR:δppm 7.22(1H,d J=8Hz),7.75(1H, d, J=8Hz),7.61(1H, m),8.07(1H, d,J=8.5 ),
7.62(1H,d,J=8.5),为5个芳氢质子信号,其中7.22(1H,d J=8Hz),7.75(1H,d, J=8Hz),7.61(1H, m)为相邻状态,示有一侧苯环只有一取代,且在α位;剩下2个为相邻芳氢信号,提示另一侧苯环为相邻2取代;3.76(3H, S)是甲氧基的3个质子信号。
5.衍生物制备试验可知该化合物有2个羟基:用醋酐-浓硫酸乙酰化(最强的乙酰化试剂)得到2个乙酰基的衍生物;而用较弱的试剂–醋酐乙酰化得1个乙酰基的衍生物,表示该羟基为β-酚羟基;所以该化合物应有1个β-酚羟基和1个α-酚羟基。
综合分析:根据上述该化合物取代基的类型、数目及位置为:共有3个取代基,分别是1个β-酚羟基、1个α-酚羟基和1个甲氧基,其中有2个在一侧苯环并呈相邻形式,由醋酸镁反应已知不是邻二羟基取代,故这2个相邻取代只能是1个羟基和1个甲氧基,而且只能β位是羟基、α位是甲氧基,如果这一侧羟基不是在β位而是在α位,那么,另一侧的一取代就要在β位,这样就不能满足1HNMR提示的相邻三个芳氢的条件,因此可能的结构应该为1,6-二羟基,5-甲氧基蒽醌。
第六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
《中药化学》考前辅导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