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读本 与中小学教师理论读本
它对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青少年由于缺乏明确的信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之好奇心、模仿性、求知欲强,很容易接受它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但是,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人不但能正确地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不仅是环境改造人,人也可以看起来改造环境,通过改造环境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三) 教育(即学校教育),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因素。教育有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的训练,保证了人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2、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活动。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特点保证了青少年发展的正确方向。3、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最适宜受教育的时期。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主导的。
十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更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并作出战略性调适,重构面向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性角色,保持与新世纪新课程的同步成长。 (一)、教师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在旧的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职能只是按部就班地复制教育行政主体既定的课程规范。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体,必须积极、主动的介入到新课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中,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现念:教师即课程。
1、教师要自觉地研究新课程理念和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优化自身的理论素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2、教师要具备对新课程的开发、设计和整合能力,学会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3、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
(二)教师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
1、教师应当以平等的人格,实现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 2、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两种坚定的理念,即民主理念和生本理念。 (三)、教师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应当掌握好课程评价的实践性原则,包括发展性、多样性和情感性等原则。 2、教师要激发出学生建立再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强劲动力,帮助
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十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
1、依法执教。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发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发展。
4、严谨治学。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5、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6、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7、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抑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8、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十四、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国家或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师在从事教育专业工作时,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行为规则。
我国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有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构成。这四种基本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这(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三个基本层次是: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其中,师德理想体现着教育专业至善至美道德境界,具有激励功能;师德原则是指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和依据,具有指导功能;师德规则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最低要求,具有约束功能。这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有序、立体式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十五、现代学生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一)、关于学生是发展的人的观点 1、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是变化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2、中小学生有巨大的发展前能,其发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良好个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不良个性矫正和克服的过程,潜能转化显示以满足并成为自我发展动力的过程。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其发展具有不成熟和不完善的特点。 (二)关于学生主体性的观点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学生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自主性是核心,主动性是基础,创造性是升华。 (三)关于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点
1、每个学生都是以个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 (四)关于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或体现者。教师的指导和传授,只是一个外部条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想品德、世界观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这个内因,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实现。 十六、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一般任务有哪些?
1、发展有意记忆的能力;2、发展利用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3、发展创造能力及探索精神;4、建立一定的兴趣和爱好;
5、获得情结的自我调控能力;6、学习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建立与同伴的友谊;7、形成一定的理想和价值观系统作为行动的指导;8、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9、适应自身生理变化带来的压力。
十七、如何建立现代新型师生关系 (一)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 1、师生关系的核心师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2、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再学生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进行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3、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再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师德水平和敬业精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2、改进教学模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改进教育方法,实行民主化管理,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质量;4、充分发挥德育课和心理健康课的功能,啬师生间的理解和相互尊重;5、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6、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十九、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有哪些?
(一)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 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文明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分辨是非、抑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二)初中阶段的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