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大圆满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13)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答案

答:今生遇到这么殊胜的法,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般若摄颂》等大乘经典中说,这是多生累劫积累资粮的结果。就算光是耳边听到法音、手里拿到法本,也需要前世因缘,否则,听也听不到、拿也拿不到、看也看不到。这就是因果,乃佛陀亲口所说。

《未曾有因缘经》中云:“佛世难值,法难得闻,人命难保,得道亦难。”现在能听到如此甚深妙法,真好似一百个小时中吃到一顿饭一样,可谓千载难逢、令人欣喜,因此,在得遇佛法时,可以得到如此激励而能经最大的精进心,欢喜心听受。

第十节课 思考题答题作者:deqi居士

40、什么叫持文不持义?什么叫持义不持文?哪些情况属于持文不持义?哪些情况属于持义不持文?你是否有这些过患?

答:过于耽著文字、对字句太重视,而放弃甚深的意义,就叫持文不持义。

有些人只重意义而不重词句,认为文字结构只是泛泛空谈、没有加持,一切境界是通过意义证悟的,进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这就叫持义不持文。

追求华丽的词藻、隽永的文句,平时看一个文章或读一部经论,首先看里面的文笔好不好,文字搭配得如何。假如文笔不妙、用词不恰当,就把法本扔到一旁,理都懒得理。这样的毛病,喜好诗学和词藻学的文人容易犯,爱钻研因明的人也容易犯。包括现在有些佛教徒,天天念《金刚经》等经典、持阿弥陀佛等佛号,很注重念了多少遍,虽然这也有功德,但若意义一点都不懂,一说到理解意义,就搪塞道:“我是凡夫人,这种境界太远了。”这往往会陷入“持文不持义”的状态。

有些道场,对闻思不太强调,对背诵经论也不太赞叹。还有禅宗道场,成天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挂在嘴上,认为不立文字就是最高境界,这些都有可能会落入“持义不持文”。

观察自己,虽然非常重视意义,但平时也有耽著优美文句的习气。

41、假如偏堕于文字或意义一边,对闻思修行有哪些影响?请说说你自己的体会。

答:如果偏堕于文字而重意义,自相续无法得到真正受益。尤其是当今学术界的人,研究佛法往往偏重于空性、大悲的文字表面,却不知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倘若一味地执著,则无法领悟究竟所指。但同样,如果偏堕意义不重视文字也不行,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说过:“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胜义空性需要依世俗名言而证得,若不依世俗名言,则不能证得甚深空性,从而无法得到涅槃。

我们作为佛教徒,必须要做到不堕两边,把文字与意义结合起来。其实这两者牵涉到闻思和修行:闻思的过程中,文字不可缺少;修行的过程中,意义不得不关注。

42、有些人认为:“凡是佛陀亲口所宣,就是最究竟、最了义的,对此应当不折不扣地受持。”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详细说明理由。

答:这种观点不正确。佛陀为调化不同根基的众生,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其中有些是了义、有些不了义。比如第二转法轮所宣说的空性,第三转法轮所宣讲的如来藏自性光明,都是了义法,任何理论都无法遮破。但在相续未成熟的众生面前,佛陀暂时说“我”存在,就是不了义的。所以,若想对佛教有所认识,应当全面、完整、系统地学习,否则,断章取义地把一段内容作为最究竟,就会出现很多看似矛盾的说法。

43、什么叫上下错谬而持?什么叫颠倒而持?二者的区别在哪里?你认为怎样才能杜绝这两种过患?

答:上下错谬而持:对佛教的教义不通达,对佛法的层次不是很了解,总认为先尝试最高境

大圆满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