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学前心理学选择题知识汇总(5)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幼儿知道“夏天很热,不要到户外去”是思维的概括。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儿童的思维发生的时间是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特征)进行概括。这是直观的概括。

儿童可以“ga-ga”这一个词来称呼黄色的鸭子和黄色的茶壶。这是一种直观的概括。

儿童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正确地根据形状来概括,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通常不能概括。这是动作的概括。

知道苹果是甜的,听说“桃子是甜的”,不用去尝,就知道它的甜味这种特征,这反映了语词的概括作用。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语词的概括。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或试误)。

成人习惯于和孩子说“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的是小布裙子好看,她要穿。这说明这个小孩的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 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时间是5-6岁或幼儿晚期。 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的规律是: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2-4岁),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出现许多自发的神话故事、拟人化和“泛灵论”思想,如孩子看见山上有雾,就说“雾爸爸抽烟”,这个孩子处于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

2岁7个月的女孩J认为比她小的孩子都是L(她的妹妹),她们将来都会变成J(她自己)。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

问一个3岁的女孩:“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字”答“琪恩”再问:“琪恩有姐妹吗”答“没有”。说明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让儿童比较大小相同的两个泥团,当着他的面把其中一个泥团搓成长形,幼儿会认为搓长了的泥团比原来的体积大了。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守恒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用间接方式提出要求,有时不直接向妈妈要某给东西,而缠着妈妈讨论这个东西。这是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什么特点: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幼儿掌握“家具”这个词比掌握“桌子”“椅子”难,这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性。

教师说:“请喝完水的小朋友把水碗放到柜子里。”初入园的幼儿全都没有反应。老师说:“李红,把碗放到柜子里去吧!”李红才懂得了老师的意思。这说明幼儿思维的具体性。

孩子认为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这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形象性。

幼儿认为奶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不肯称头发不白的人为“奶奶”。他见到王老师的儿子是个“叔叔,感到很诧异,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这说明幼儿思维的形象性。 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那么每个人应该得到几个苹果?”但是不会回答3+3=?这说明幼儿思维的形象性。

某幼儿看见人生病要打针吃药,当他看到小树长虫时,就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给树打针。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经验性。

一个3岁半的孩子听到奶奶抱怨她的小鸡长得太慢,他就去把小鸡埋在沙里,只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去浇。回来告诉奶奶:“您看小鸡一定会长得大大的。”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经验性。

一个老师向幼儿布置“解迷津”的任务,说“假装这里是一座山,你必须走过这座山才能回家。现在老师和小朋友都走过去了,就剩下你一个了,再不走过去,天就要黑了,要有野兽来的。”幼儿说:“我不会到那样的地方去的。再说,妈妈总是和我一起的。”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经验性。

孩子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那么冬天躲到哪里去了?月亮飞得高还是星星飞得高?这说明了幼儿

学前心理学选择题知识汇总(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