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儿童的动作,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首尾规律。 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在。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首尾规律。 婴儿学爬行,先是依靠着手臂匍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来爬行,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首尾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
儿童动作发展从靠近身体中央部分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的动作。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 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大小规律。 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是有大小规律。 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大小规律。 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无有规律。 儿童从出生到4个月,有许多本能的、不受意识支配的动作。这是反射动作阶段。
儿童能控制自己的肌肉系统,保持稳定性,能够自由运动,通过运动,幼儿探索和体会自己身体的运动能力,控制和操纵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是儿童获得大量运动经验的时期。这个阶段属于基础动作阶段。 儿童的投掷、接住、踢、击等动作属于基础动作的操作性动作模式。 各种基础动作的发展,大致都经历三个小阶段,即起始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也是孩子有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 手眼协调动作发生在出生后4-5个月左右。
8个月左右,出现意志行动的萌芽。 意志行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的。 缺乏明确目的是2-3岁(先学前期)儿童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显著特点。 幼儿初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外来的目的起主要作用。 幼儿中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显著特点是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 幼儿末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显著特点是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 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其动机是直接动机,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直接一致的关系。 行动过程中的坚持性,是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 坚持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地自觉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
“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坚持性。
0-6岁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最初始的动作和基础性动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或形成的。这主要与成熟因素有关。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上很难区分,但只要你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这是个性的独特性。
一个脾气急的人,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动作快、吃饭急、做事时喜欢一口气干完、和人相处时也容易冲动等。这是个性的整体性。
一个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人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出这种特点:不安于现状,爱动脑筋,不愿跟在别人的后面走,而希望和别人有所不同等。这是个性的整体性。 一般说来,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非常相似的表现。这是个性的稳定性。 一个具有关心别人品质的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街上,还是在学校都会表现出这种品质。这是个性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