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介绍了城市灾害的主要特点与种类。同时,本文较为全面地讨论了中国城市灾害的现状和主要防治的措施与目标。通过对当今中国较为严峻的城市灾害形势和生态安全整治趋势的阐述,本文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制定实施切实有效的城市灾害防治措施提供借
-2-地震发生后开展自救等,都会对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产生
积极的影响。
无数事实表明,如果城市对地震破坏作用有足够的防
御能力,其完全可以将地震造成的灾害降低到足够轻的程
度,其中城市工程抗震防御能力建设又显得更加重要。1985
年,智利帕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100万人口中仅有
150人死亡。而同样震级,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死亡人数
超过24万。两者对比惊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差异。因此,强化城市工程抗震安全标准,用最
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就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2003年12月26日,发生在伊朗巴姆古城的地震(图1)再次说明这一点。
一个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可以从一次地震中人员伤亡的数量、经济损失的多少,以及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程序时间长短三个方面进行衡量。根据这三方面因素,一个城市要加强其能力建设,主要应加强危险性分析能力、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城市工程抗震防御能力、城市政治、经济和人文资源能力、非工程性防御及震后应急的救助能力等方面的建设。
在中国,城市遭受的各种灾害破坏日趋严重。74%的省会城市,62%的地级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7级以上的地区。有70%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GDP 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地区。在670座城市中,有639座城市有防洪任务,而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的城市仅占27%。
如果政府在发展经济时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房产商在房屋设计中更多考虑建筑质量,民众有更多的防灾抗灾意识,那么像我国唐山地震、伊朗巴姆地震等也不至于造成如此惨重的损失。
2.2城市洪灾
城市洪灾多为暴雨引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天然林遭到严重砍伐。我国年森林生长数量为
2.6亿立方米,年采伐量却为2.94~
3.4亿立方米,森林处于严重赤字之中。据资料记载,从明初到新中国建立580年间,仅北京就发生洪水灾害387次,每次洪灾都对城市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广西柳州1988年、1994年、1996年连续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究其原因是城市管理者水患意识不强,缺少防灾减灾的意识与行动,城市防洪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缺少灾情预警的机制等。如果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缺少政府有效的组织,企业和市民并没有被动员起来,从城市规划到建设各个环节,不注重城市防灾,导致各种灾难性后果的产生。这种情况并不仅存在于广西柳州市一处,在淮河、太湖、洞庭湖、长江、黄河流域,几乎每年总要发生各种水旱灾害,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
一方面是每年的水患造成的水灾,另一方面是城市面临缺水的严重危机。城市缺水又和城市居民浪费水资源、企业污染水资源同时存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已构成一对现实矛盾画卷。
近年来,我国城市洪灾有加剧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
城市不透水面积从20%~30%上升到80%左右,排水管
道工程已控制城市排水量的90%;这使城市一旦遭遇暴
雨袭击,便极易受灾(图2),这也是每到夏季,许多沿
海城市政府和民众的精力都放在防洪抗灾行动中的重要
原因。
洪水所造成的城市灾害,表面上看是防洪排涝基础设
施不足,标准达不到要求所致,实质上是由于在进行城
市规划时没有对产生洪灾的原因有预先的分析,并在规
图1伊朗巴姆古城地震过后废墟图2印度孟买夏季暴雨引发城市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