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介绍了城市灾害的主要特点与种类。同时,本文较为全面地讨论了中国城市灾害的现状和主要防治的措施与目标。通过对当今中国较为严峻的城市灾害形势和生态安全整治趋势的阐述,本文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制定实施切实有效的城市灾害防治措施提供借
-4-与私人小汽车在争夺城市有限的空间,污染已经习以为常。大规模城市化与污水处理、空气污染及垃圾处理越来越呈现出巨大的冲突。发展中国家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以及赶超发展战略,使其纷纷将西方转移的污染源行业吸引到本国,从而成为洋垃圾的转移国。地面沉降也是经常发生在城市的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现象,主要指大中城市地区发生的一种地质现象,一般表现为区域性的地面沉降。我国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太原等大中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尤其是西安市,地面裂缝已严重影响到城市建设,
给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图5)。地面沉降主要原因是人
为过量开采地下水,城市人口增多,水资源或短缺,或
被污染。上海过量开采地下水,最多下降2.63米,苏
州城区1957-1983年平均年沉降率20毫米,1991-1994
年平均每年沉降超过40毫米,火车站一带竟下降80毫
米。地面沉降并不是不可控制的,认识沉降规律,采取
计划用水、人工滴灌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地面下沉。2.5城市火灾
古罗马城、莫斯科、秦都咸阳、唐朝都城长安都曾发生过毁灭性城市火灾。这类火灾对古代城市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筑多系木质材料,又缺少防火的救灾体系,一旦人为发生火灾,往往容易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环保意识缺乏,没有将可持续发展观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并作为其行动的基本出发点,对不合理经济活动致灾效应缺少充分认知。抗御灾害能力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增强。
公众缺少安全意识和防灾意识,使得火灾的人为灾害呈不断上升趋势。各种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成为一个个潜在的灾害源。我国城市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危机意识淡薄,应急观念落后,职能分散、交叉,不能进行有效整合,无法适应城市化到来的需要。尽快建设中国城市各类灾害应对机制已成当务之急。
3.中国城市灾害的防治任务与目标
3.1中国城市减灾任务[2]
防灾是一种综合性系统工程,现在实际上是限制和削弱灾害源、保护易损性的承灾体和提高承载能力的过程。在人类还不能完全应付和驾驭各种灾害源和致灾介质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提高防灾意识,增强防灾救灾投入,逐步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机制,提高对各类灾害的测报能力,是当务之急。
防灾减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要实现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必须重视各类灾害对国家和社会所造成的可能的、巨大的、负面的影响。其中重要内容是划清灾害类型,建立各类灾情通报制度,以唤起国民对灾情的警觉意识,在广泛社会动员的基础上,促进公民更好参与到防灾减灾的行动中;通过建立适合国情的灾害统计指标体系及灾害保险体制,调动全社会力量,促进全民减灾走向良性循环。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应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理念。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37.6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以上,城市是生命财富的集中地区,构建适应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城市灾害管理体系已成为维护城市安全的重要保证。可以说,没有城市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3.2中国城市减灾目标[3,4]
我国制定了“国家减灾十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其内容是:通过国际合作进行有效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使经济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转变工业化以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达到减轻全球各类灾害。1998年6月,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减灾规划”过分集中于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防治,还没有从大安全观和综合减灾思想高度认识新的各类灾害的种类、各
类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造成的破坏。
图5地面沉降严重威胁城市建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