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性的结论,即技术效率的变动属于正增长,但在经营与管理上依然存在投入浪费等问题,总体生产力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无法使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16]。
此外,国内关于人力资源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汉有、丁长青(2007)将影响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的核心要素确定为年轻、高学历CPA 人数及CPA 总人数[17]。朱婷(2013)对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与运营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CPA 年轻化、CPA 数量及CPA 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与事务所运营效率成正比[18]。
还有学者将各方面的影响要素综合起来研究事务所运营效率。曹强等(2008)使用DEA 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度,发现国内事务所的整体审计生产效率不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异地所的审计生产效率要明显高于本地所,行业专门化水平显著影响了审计生产效率,而事务所的任期对审计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显著[19]。
(三)文献评述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人力资源是影响事务所运营效率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其中的关键指标是CPA人数、CPA 受教育程度及年龄构成等人力资本要素。事务所的业务架构及经营规模、行业专长也是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总的来说,事务所的CPA 数量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总所设立分所数越多,越有利于事务所的经营发展,而行业专长则为事务所的发展增添了更大的优势。
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较缓,我国的事务所运营效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国外对IT技术投入的影响非常关注,但国内学者对此不置可否。国内对事务所技术效率的研究依然集中在专业人才数量、职工培训、职工学历等基础性人力资本指标方面,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事务所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刚刚起步,信息技术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国外的研究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在非审计业务上要比传统审计业务的运营效率更高,但国内对这项指标的研究很少,这或许是因为国内传统的审计业务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事务所还未发展到开拓其他业务的阶段。
已有文献对产出指标的选取多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身收入,且仅是对效率的有效性进行判定,而未对各样本的效率进行排序。因此,本文在产出指标方面引入与事务所统一经营的其他执业机构收入、年报审计收入增长率、客户增长率这三项指标,以完善事务所业绩考核的综合性,并在CCR、BCC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交叉效率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优化,从而得出所有决策单元的效率排名情况。
三、效率评价的方法分析
效率一词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效率是指经济资源没有被浪费,经济资源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具体到运营效率,其又被称为技术效率,是指在投入固定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的比率。
计量经济学和运筹学测度效率的主要方法是:首先得到生产前沿面,即基于不同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