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项技能必须是蕴含于过程脉络中才有意义;就如同学习骑脚踏车,不能这一次专门学踩踏板,下一次专门学操控把手,因为协调的动作才是最重要的。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虽然出现某一教学单元特别强调变因控制,某一单元强调观察????这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可不必拘泥于此的。因为在整体的活动中,虽然以解析的角度来看需要各项技能,可是,在心态上,是为了解决整个问题而努力的,什么情况下会运用观察、什么情况下会运用推断,其实是随机应变的、瞬息决定的。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要练习某局部的能力,又要以解决一个已确定的问题应有的工作方式来不断地进行运作。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教学,其实就是促成学生从事科学性探究活动的方法,整个活动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分项的。 最后谈谈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1、强调科学活动与探究的课程与教学,本质上属于经验-归纳主义,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这种课程基本上假定科学知识最好通过实验或活动来教学,并且可以培养科学态度、过程技能、了解科学本质????等等。但问题是经验-归纳并不能包含所有科学理论的研究历程。归纳推论仅呈现了科学家一部分的工作,并不能代表科学上获得新概念或知识的所有方法。在科学教育中,强调动手操作以及活动中心的学习,这是一种实证论、经验论的观点,这种科学探究观在近代科学哲学层面有很大的争议。 简而言之,科学方法不只包含实验、活动的经验历程,也包含论证、思辨的理性方式。例如伽利略说明自由落体的思想实验,是以论证的方式说明自由落体的速度与质量无关,而不是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是一种理性的活动。 当然我们不必教导小学生了解科学哲学的争议,但是必须避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误解,例如,不能强调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以观察为起点或是经验归纳是绝对有效的方法,这些观念经常隐涵于经验论导向的课程。 2、虽然强调实际操作的过程技能有可能使学生学习到实验的设计及操作能力,但是这些过程技能对于学生建构科学知识未必有帮助,也就是说仅仅动手做,不能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因为强调活动本位,或者重视由实验验证理论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容易混淆做 科学与学科学。做科学强调的是科学过程技能的学习,例如观察、分类、测量????等等,学 科学是指科学理论或概念的学习,强调的是科学知识的建构历程,这是两种不同层面的学习。这两者应该是互相融合和互为补充的。 简而言之,教导学生掌握过程技能是一回事,以过程技能为手段帮助学生学习科学又是另一回事,不能互相混淆。
刘德华 主编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第一节 科学的定义与特征 一、科学通常所说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简称。 《辞海》对科学有如下的表述“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为适应人们的生产斗争和阶级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显然《辞海》所讲的科学具有广义性不仅包括了自然科学也包括了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对于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基于不同的思考亚里斯多德、罗素 、贝尔纳 、巴伯 、杜威 、任鸿隽、胡明复 等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对于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强调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有的强调科学与主观意见的差异有的强调科学与技术的不同有的强调科学的知识体系有的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有的更重视科学的精神与气质。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贝尔纳说得很对科学的本质是不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至于人们无法给它下一个合适的定义他认为“过于刻板的定义有使科学精神被阉割的危险。”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对科学的概念加以适当的限定和说明。首先科学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客观存在不仅指自然界的物质世界也包括社会界的精神存在其次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规律等形式反映客观存在的本质与规律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它不同于意见、猜测和传说最后科学不仅仅指认识的结果也应该包括认识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从探究的过程看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创造性活动这一创造活动以批判为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2009年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本书中所指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它以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研究物质世界的现象力图把握物质的属性、本质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