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周全华老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公必课)课堂笔记与期末考试题目
“政治”相区别的一个概念。区别关节点在于:“法制”之外的一切治国方法都归结为“政治”方法,因而“政治”是“人治”。“人治”是政务官个人裁决、或民主多数一致表决的领域,而“法制”是发对政务官的裁决、对民主多数表决作规范判断,裁判人是法官。法制当然有强烈的政治性,但西方政治理论将法治置于政治领域之外,让其保持至高无上的超然地位。
毛泽东综合运用了政策治国、德治、法制、意识形态治国、运动治国、指示治国(无需政府讨论、论证、听证,直接通过最高指示与过去的语录来发布)。
以上各种治国方法,除了法治的方法,其他都已归为人治,西方也称为“政治”——法制覆盖不到的治理领域都是政治领域。人治或“政治”都需要法律的支持。不动点在于:人治国家是政主治、法辅治,政权高于法权;而近代法制国家是法主治、政辅治,宪法至高无上,高于所有政治权力。中国古代德治,不是像现在所理解的运用道德手段来治国,而是德治高于一切“政治”方法。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是法治。法治国家没有根除人治,只是限制了人治:第一,法权高于权力,权力必须依法治国;第二,扩大法权,缩小权力的适用范围,缩小权力的边界;第三,法律还要扩大权力的责任,追责不作为;第四,法律要解决权力斗争与接替的问题,必须合法地进行斗争,而不能动用非法手段,这就是政治文明建设。
7、迷信与信仰的区别。
迷信:生命第一,神是第二。
信仰是最高价值。
儒家是积极的,此岸世界,立德、立言、立功。
宗教信仰是彼岸世界。
8、中国古代的儒教信仰是世俗化了的。知识分子的儒家思想:立德、立言、立功。普通大众的儒家思想:孝道,光宗耀祖。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24个字,不是信仰(最高价值),而是基础价值、国家的政治价值。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但是至少要认同这24个字。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0、治国方式:人治,法治(从法制的角度,只有法治,其他都是人治),神治,帝治,礼治,德治,党治(前苏联、中国、朝鲜)。
中国古代的治国方式。商朝是神治。秦朝是人治下的法治,法治必然排斥人治,“以吏为师”是实用主义的意识形态。汉朝时后儒家的德治,德治必然是人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没有达到理想的尧舜之治,但能沿用两千多年,保持世界上少有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成功的。理想是一面高扬的旗帜,而不是一个具体的规划,其作用如同共产主义,指导苏中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历史功能已经实现。
11、论证:为什么我国是先法制化、后民主化?而西方国家是同时进行法制化与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