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保富人,更不能越富越保。前几年社会保障扩面为什么推不动?每年讲扩面,就是扩不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每年只新增1000万人左右,以这样的速度,要覆盖全民就得100年。原因就在于七八亿农民收入水平低,缴费能力弱,几亿非职工的城市居民也缺乏缴费能力。近几年突破僵局的关键是改变思路,把重点放在中低收入群体,中央财政出大头,个人出小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老保险、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都是以财政资金支持和补贴个人缴费带动社会资金。须强调,重点一定要明确,绝不能80%的医疗资金投给城市,其中80%又投给大城市,再其中80%又投给大医院。资源分配如果严重不公平,那就根本谈不上适度与否的问题。
第二,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发展只能循序渐进,而在有序推进的过程中,底线公平有助于明确次序。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名目繁多。我们搞不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分出轻重缓急,有步骤地推进。我们搞得最成功的是,从1999年开始,以中央财政为主建立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时每年只花了几十、一百来亿,在几年时间里,迅速建立起城市低保制度,使得在发生几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的严峻情况下,没有出现社会动荡。这表明,正确的次序是先解决吃饭、就业等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在农民看病问题最迫切的时候,以中央财政出资为主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也因应了人民群众在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要。去年,国家颁布了2010-2020年教育发展纲要,继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之后,“发展教育,把人才资源大国变成人才强国”,成为“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低保、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吃饭、看病、上学)一定要优先保障,而且要用财政的力量确保。”“底线公平”从理论上解释了在实践上为什么要保基本、有重点、讲次序;其他方面的福利需求,可以在保基本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有步骤地加以解决。当然,我们应该从中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