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剂的成分作出合理的猜想,并把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 [30min],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具体的问题。
王磊:那这结果怎么样?
任老师:结果同学们猜出了有6种结果,一主要有氧化钙,二只有氢氧化钙,三只有碳酸钙,接着就是一些组合,因为我就听到下面同学小声在议论,按照数学的排列组合不完了吗,单独的一种,然后两两结合又一种,最后3种都有,所以出来7种结果,那么我反问了一句,这些猜想都合理吗?结合干燥剂的实际情况。
娄延果: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
任老师: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于是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同学就举手了,老师,那个不完全对,既然生石灰作干燥剂,肯定吸水了,所以就把只有氧化钙排除了,然后他的想法就引发了不少同学,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想法,就开始慢慢地淘汰,那空气还有二氧化碳呢,碳酸钙肯定是要有的,只是一个量多量少的问题,所以就问这个猜想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那么最终落实了3个猜想,1三者都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2氢氧化钙、碳酸钙,3只有碳酸钙,完全变质了。这就是这个问题生成,也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的。
王磊:应该我们可以看出来,刚才任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这个探究问题逐渐具体化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个经历,我们想包括她前面没有具体化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和情况,那么具体化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32min]那我们想呢,这个确实是探究问题的意向的发现,到探究问题的具体明确,这个一定是要我们作为探究教学设计的,老师必须要解决的,很多老师就会呢,比较粗糙,只要想到一个大致的方向,他就把这个方向性的东西,比方干燥剂提出来了,今天咱们研究干燥剂,或者咱们今天探究干燥剂的成分,结果实际上呢,等到学生拿到的东西跟他探究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其实离得还是好几级,空间过大,空间过大,就会出现2种极端,一种学生无所适从,过于发散,使得我们这个探究,教学的效率比较低;第二种呢,他可能漫无目标,干脆行不成有效假设,导致后面的探究方案没有办法落实,所以我想呢,这个2个都是需要避免的。
娄延果:我插一句。如果没有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遇到王老师说到的2种极端情况,而通常情况下,我看到的课当中,老师采用的处理方法,往往把学生这些想法强拉到自己原来的那个想法上,这时候学生没有经过科学地推理的过程,学生就感到化学老师你让我猜想我就猜想,结果我猜了这么多情况你也不按我的来,你让我按你的来,我们化学科学的这个真谛内涵,我们这个推断的过程,这个抽象等等全没有了,结果成了化学老师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实际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任老师:其实在这儿我还想说一句。一开始我对这个结果的预设跟同学们的又不一样,我没有想到他们那么多,我是想了5种情况,后来他们把我的想法都反驳了,我当时还有一种想法只有氢氧化钙,我还正在想,同学们说不可能,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肯定会有碳酸钙的。
王磊:但是我想呢,很有意思!其实任老师她不仅把问题从一个方向到一个具体任务,包括怎么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假设,做了一个逐渐的具体和限制,同时她也在预设了学生机基于这个问题,会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学生有这个问题会形成怎样的假设,那学生形成的假设对我的教学,将意味着什么,对我教学价值是什么,[2min]其实呢,为什么她否定了第一次的问题的表述,就是因为她通过尝试,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比较空泛的问题之后,学生形成的假设,她认为没有足够教育的价值和空间,所以她觉得如果仅仅这样,我搞这次探究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