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的柳编出口企业基本采取“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以本地公司为依托,以当地的广大农村为基地,辐射周围6个县区,企业主要是通过参加“广交会”来寻找客户,其基本的生产流程为:组织样品—与农户签约放货—编织—交货—验收装箱。公司按约定价格一次或分次付货款,采购原料编织加工等费用由农户承担,如果遇到订单竞争激烈,公司为保证货源,也会预先付给加工户10%—30%不等的定金。柳编产业是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出口农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临沂市以华盈工艺、鲁光工艺、万隆工艺、新新工艺等为代表的柳编龙头企业一共向欧美、日韩等国家出口柳编制品35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6亿多元,柳编出口产业已成为临沂市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临沂农民素有柳编的传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农民就为市外贸公司加工柳制品出口,但是过去柳编加工并未使当地的老百姓得到很大的实惠。为将传统优势转化为出口创汇的经济优势,临沂市政府在充分论证柳编产业发展的潜力后,决定把柳编产业做大做强,并且率先在河东区的汤河镇做了试点,培育起旦彰街和禹屋两个柳条交易市场,柳编企业也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全市的柳编出口企业已达到150多家,柳编制品迅速走红欧美亚的市场,柳条亩收入达到2000多元,编成品亩收入达到5000余元。现在,柳编制品已经形成了100大系列200000多个花色品种,11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21家企业产值超过千万,年出口创汇值达3.5亿元。 2
1.3以柳编为代表的工艺品出口的意义
目前,柳编制品已经由散落的自然生长、民间自发制作转变为规模种植、基地生产、集中区域加工的经济模式。仅以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的禹屋村为例,该村共有耕地2600亩,柳条种植面积就达到1800亩,村里有柳编加工企业15家,1170户农民、3765口人全部从事柳制品加工种植和销售,年人均收入5000余元,该镇像这样的柳编专业村共有32个。在汤河镇的带动下,河东区的柳编加工已经辐射到5个乡镇87个行政村,柳条的种植面积达5万亩,柳编年出口创汇达到4000多万元人民币。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