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的影响。由于客观因素是事物的外因,主观因素是内因,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作家主观方面的因素,常常直接决定风格的特征。
2、诗歌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答:诗歌呈现出跳跃性的结构特点。从外形式上看,诗歌是分行、分节排列而成,这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表层结构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形式上,诗歌呈现出一种跳跃性结构形式。所谓跳跃性结构形式,是指诗歌的结构并不遵循自然时空顺序,而是在时空上任意伸缩张弛,突如其来又突如其去,从一端跳到另一端,有意留下空白,且省略有关过程和过渡性的句、段及关联词。诗歌结构的这一特点,是由它的审美特性决定的。诗歌既然饱和着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就得遵循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而情感和想象的逻辑是不受时空的限制的,她忽此忽彼,忽前忽后,跳荡不已,这样它就必然呈现出一定的跨度。
参考:
所谓诗歌结构的跳跃性,是针对事件发展的逻辑来说的,也就是说,诗歌的言说一般来讲并不遵循事件发展的逻辑或顺序,所以在诗的语言表现层面上,读者很难找到事件发展的线索逻辑,于是出现了诗歌的抒情对事件发展逻辑而言的跳跃性。这说明,诗歌结构所遵循的是表情需要,其结构是按照感情表现的需要来构成的,情感本身的非逻辑化必然会造成诗歌语言表现的跳跃性。
3、简述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A、它取消了传统戏剧的连贯的戏剧情节,即使有情节也是荒诞的情节。
; D9 J6 N' a1 I; @/ _# ]B、它背离了传统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舞台形象或是破碎的或是极端夸张的物体形象。
C、它取消了理性的、合乎规范的语言,而代之以语无伦次的对白或哑剧表演。- a8
五、论述题(文艺学外考生做)
1、文学是虚构的,但是又强调真实性,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1)文学的虚构不等于虚假。文学的虚构并不是说文学的想象可以不受现
实生活的制约而胡编乱造,文学的虚构要符合事理的逻辑或情感的逻
辑,要符合艺术真实。
(2)艺术真实是判断文学真实性的尺度,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不能简单地以文学与它所表现的对象的相符程度为标准。
(3)当文学同时实现了以下三个测度的要求并满足了三种需求的时候,就可以说文学是真实的:一是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二是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三是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2、举例论述接受活动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与意义。
答:(1)接受在文学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
第一,文学接受是文学活动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文学作品只有通过
接受环节才能进入社会,创作因此才有了意义;
第二,接受活动以再创造的方式对文学生产的参与,直接规定了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实
现和社会功能的发挥,从而形成了在审美活动层面上的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2)接受活动的意义
第一,文学接受是文本意义得到激活、衍生的具体手段
文学作品的意义或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它和主体的关系;当文学作品孤立存在时,它只能是一件人工制品,其价值和功能此刻都处于潜藏状态。文学作品的潜在意义不能自己释放出来,而是有待于读者的阅读。由于文学文本是由语言符号构成的,不具有其他艺术文本的直观性,因此只有通过文学接受活动才能使文本意义得以激活、得以衍生。文学文本的意义不仅通
过接受得到了显现,而且还在接受过程中衍生了。正是接受活动对文本意义的衍生,形成了文学独具的魅力。 第二,接受对文学创作具有制约和推动作用
虽然没有文学创作,就没有文学接受,但没有文学接受文学作品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家创作的文学文本,只有通过接受才能实现其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其次接受的阅读需要为创作提供了动机。读者的阅读需要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趋向和趣味,从而成为推动、刺
激甚至引导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促使作家反省自己的创作,调整自己的方向,更新自己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 第三,接受决定着文学功能的实现程度
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补偿功能、审美功能等等。文学究竟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实际上是通过接受活动实现的,读者的接受方式、动机及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直接决定着文学社会功能实现的方向和程度。文学接受者的不同需要规定着文学从哪些方面实现其功能,而接受者自身的文学素养,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对文学有可能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种功能,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论述题(文艺学考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