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4、白居易—— 《与元九书》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四、请分析和评价下面的理论见解,并解释文中的“意”。
王夫之说:唐人以意为古诗,宋人以意为律诗绝句,而诗遂亡。如以意,则直须选《易》陈《书》,无待诗也。 答: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诗是依靠审美意象而不是仅仅依赖“意”存在的。如果诗只为言“志”表“意”存在,那不如直接去读哲学和文告,即所谓的“赞《易》陈《书》”。在这里,王夫之明确地把“诗”和“志”、“情”、“意”加以区别。他认为,“诗言志”,“诗缘情”,但是“志”、“情”、“意”并不等于诗。作为语言的艺术,诗必须通过语言营构的审美意象来表现,“志”、“情”、“意”在米取得“象”之前只能是一种心理意象。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王夫之非常重视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象”对“意”显现的重要性。话中的“意”,指的是意象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心绪、意愿等精神性的对象。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说文学是思想性最强、理性色彩最浓的一种艺术?
答:因为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与其他艺术相比,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似乎更适合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的心理世界。
一方面,文学可以通过语言塑造形象,以形象符号传情达意,使那些难以言说或不可言说的情绪、感受获得一种具象化的表现。例如李煜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既无形体又难说清的愁思形象化了,写出国破家亡之愁的沉甸甸的分量和无穷无尽的延绵。直接表现人类的心理生活几乎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专利”,除此之外能够涉足这个领域的似乎只有音乐。不过,由于音乐语言更为抽象和概括,它对情感情绪的表现往往比较模糊、宽泛,更难像文学那样,给情感注入一定的理性内涵。
另一方面,文学又可以直接利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个特点,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传达那些只能用语言才能确切表达的思想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似乎占有两种传达信息的媒介或手段,它既能够使思想感情的表现保持着感性的生动和细腻,又可以直接发挥语言作为概念的功能,表现理性化的思想。后一种方式虽说只能作为形象表现的补充极为有限地使用,不过即使如此它也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对思想感情的表现力,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其他艺术因形象的直观性和表现媒介的单一性所造成的局限。所以说,文学是思想性最强、理性色彩最浓的一种艺术。
2、典型化与类型化有什么区别?
答:“典型性”是特殊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典型人物既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又有其多样丰富的性格,因而比特殊、具体、个别有着更深厚的蕴含。其整体个性不是共性与个性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个性消融于共性之中,而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与代表性在个性与独特性之中显露出来。(在个别中显出一般)
“类型化”是以寻求某一类事物的共性来调解个别与普通的矛盾,试图超过个别的局限,追求某种普遍性。其将个别抽象为普遍,所以这类形象表现的其实是同类人的共性而不是共性在个性中的特殊表现,以至使形象仅仅成为一种符号、图式或概念。(探索个别以求一般)
3、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杂文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杂文是文学和政论相结合的一种边缘文学体裁,是将政论性与文学性熔于一炉的短小精悍、泼辣犀利、常取讽刺、多着议论的文艺性社会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政论性和文学性(或形象性)的有机结合。杂文有着鲜明的政论性。它以快捷的速度及时地反映和评论各种社会事件,并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富于文学性,其政论色彩是通过文学的形象性表现出来。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第二,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明快、含蓄、隽永,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六、论述题(文艺学专业外考生做)
1、举例论述文学流派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文学流派的出现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文学流派在文学发展中各具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