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博士学位论文
D10Crc躐AI,DIsSE爵陷11a晴
略》,因人成事,其目遂多。’’1宋代郑樵指责“孟坚初无独断之学,惟依缘他人以成门户。纪志传则司马之踺,律历、艺文则蹑刘氏之迹。’’2近人程会昌亦批评:“班氏取《七略》旧文以成书,事等钞胥,难言著述,时有小善,未有大雅。’’3不过,近代目录学家来新夏认为:“这些评论未免过苛,班固依据《七略》撰成《汉书 艺文志》,确是事实,但他是作了声明,并且也付出了剪裁、编次的劳动,表现了自己的特色。”4“《汉志》并非完全因袭《七略》,而是自有主张,并对学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5至现代,类似这样肯定班固贡献的学者为数不少,如吕绍虞说:“班固据《七略》而成《汉书 艺文志》,如前所述,也曾下过一番功夫,其中有删、有改、有注,还有出入和增省,若非具有相当的目录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办不到的。川余庆蓉、王晋卿说:“班固虽根据《七略》编《汉书 艺文志》,但非完全抄袭……班固编撰《艺文志》有目的、有思想、有观点、有发明、有创新。他根据史书的体裁和要求,利用艺文志的形式来反映学术史,在改编的过程中,他做了不少‘删去浮冗,取其指要’的工作。”7这样的持论颇为公允,班固虽然采用了刘氏父子校书的成果,但亦有异于刘氏之处,且特别注明。如清人章宗源指出:“班固因《七略》而志艺文,其与歆异者,特注其出、入,使后人可考刘氏原本。”8当然,《汉志》别于《七略》之处不尽见于班固自注,后代学者对《七略》、《汉志》之异颇为关注,如章宗源、孙德谦、程千帆、吕绍虞、来新夏、赵忠邑诸家都有论述,笔者在诸家的基础上,把二者之异总结为四个主要方面:
一、《汉志》著录书名与《七略》不同。章宗源对此作过疏理,论说如下:
《史记正义》《管子》十八篇在法家,《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管晏传》)。《新语》
二卷,陆贾撰(《陆贾传》)。考《汉志》法家无《管子》,惟兵家注云:“省管子”。儒家《晏子》八篇,又削“春秋”二字(《史记论》日:余读《晏子春秋》.是知“春秋”二字非汉以后所加).《陆贾》二十三篇不言《新语》,俱异Ⅸ七略》之旧.’
二、《汉志》删略《七略》题解。《汉志》序日:“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刘向每校完一本书均为之撰写了叙录,班固取《七略》撰《汉志》时,出于史志篇幅与体例的考虑将各叙录一一删去。章宗源对此也有所述及:
1刘知几撰,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3页。
2郑樵:《通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835页。
3程会昌:‘目录学从考》,上海:中华书局,1939年,第32页。
4来新夏:《古典目录学》,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97页。
5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7l页.
6】R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台北: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6年,第43页。
7余庆蓉、王晋卿:《中国目录学思想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2页。
8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载《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5003页。
9同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