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指标的代表性、信度和效度,确定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KPA和KPI的因果关系,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模型及测评工具的有效性、适应性和主要局限。最后,进行项目总结。 (2)可行性分析
申请者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自1999年以来长期开展与该项目领域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企业咨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和前期工作基础。申请者2001年以来担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主任,2002年以来担任中山大学EMBA企业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设计课程的主讲教授,作为中山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加12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均按期结题),为本课题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申请者与中国大陆、香港的企业界关系密切,具备对超过1100家企业进行调查的企业网络和工作条件。2002年以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班学员人数超过350人(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在职MBA班、硕士课程班学员人数超过3600人。这些条件和基础可以保证课题组按时完成预期研究计划。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本项目的特色
本项目的第一个特色是综合集成。通过综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绩效、高绩效工作系统、服务质量及其测评、人员能力成熟度(P-CMM)、优化理论与技术、评价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模型及测评工具。
本项目的第二个特色是前瞻性和探索性。能够抓住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研究的理论发展趋势和企业实践要求,探索中国第一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标准体系,预期成果有望在该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项目的第三个特色是基于大样本调查基础上的有限目标设计,使质量模型及测评工具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成为企业自身或第三方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诊断的工具之一。
(2)本项目的创新
第一,在国内首次建立基于超过1100家企业实证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模型及测评工具,建立中国第一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标准体系,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促进中国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成熟。
第二,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从目前研究的类似产品质量(如6σ管理)等硬质量管理领域,延伸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软质量管理领域。这类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申请者检索了2001-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没有发现获得资助的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