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水平的管理。
本课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验证或修正初步研究获得的管理质量模型
申请者在12家重点调查企业和112家企事业组织机构的问卷调查基础上,借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软件成熟度模型(CMM)和软件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的思想,尤其是人员能力成熟度(P-CMM)思想,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从低到高初步划分为事务型、规范型、监督型、绩效型、战略型、文化型和变革型等七个层级(一级关键过程域),并假设事务型和规范型属于低绩效工作系统(LPWS),监督型、绩效型和战略型属于中绩效工作系统(MPWS),文化型和变革型属于高绩效工作系统(HPWS)(谢康,2005)。
然而,上述七个层级的划分结果和相关假设缺乏足够的企业样本数来支持,拟在本项目资助下扩大重点调查企业和问卷调查企业的数量,计划在3年内完成对另外10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使总样本数超过1100家企业。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上述假设的验证,或者修正上述假设,或者对上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七个层级进行重新划分。
为此,拟通过确定每个层级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标准值和特征值,提出具有实证基础的中国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模型。在该模型中,每个质量层级都可以得到清晰的定义,且其统计特征是显著的,在同等条件下测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最后,依托该模型建立中国第一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标准体系。
2)提出和验证测评工具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模型框架下,基于企业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一套可以用于实际度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层级的测评工具。
第一,提出和验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测评依据、出发点,以及相应的假设条件,形成中国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测评环境的要素分析;
第二,提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理想模型及其约束条件,确定测评维度。借助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出和验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控制过程与结果的测评指标,提取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质量的一级关键过程域(KPA1),。根据调查数据,确以及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果质量的一级关键绩效指标(KPI1)
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二级KPA和关键实践及标准业务流程(SOP),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二级KPI的评价标准值,以及每个质量层级的标准值之间的标准差。最后,重点探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过程标准水平与结果标准值之间的相关性,寻找二者之间的优化点;
第三,建立中国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测评指标的数据获取体系、方法、流程和途径,形成测评数据质量的保障标准,确保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测评的要求;
第四,在总结和归纳人力资源指数法、P-CMM评价方法、联合评价法、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