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影响。
答案:(1)背景: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传播自由民主意识,有利于人们变革消费观念;19世纪末主要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社会相对稳定。
(2)影响:培养了人们的团队意识和纪律观念,更好的适应工作和军事的需要;建立了体育相关产业,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俗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减少宗教的影响;容易产生冲动,导致暴力性群体事件发生;在大型国际比赛中,宣泄民族情感,酿成民族主义。
(3)理解:材料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的方法),是分析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19世纪末大型体育比赛在表现群众性休闲文化繁荣的同时,也隐藏着冲动、暴力、民族主义的危险,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正是使用了辩证分析法。历史现象大多具有复杂性,应当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历史现象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和不利影响。
主题8 20世纪人类现代化的新趋势
20世纪,人类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发展;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社会制度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近年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上,多综合考查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以及相互影响,认识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理解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1.总体特征
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和两种社会制度的相互借鉴。
2.转型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更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等。
3.具体表现
(1)政治上: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同竞争、共同发展。
(2)经济上
①列宁先后在苏俄(联)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间接过渡;斯大林通过计划经济的手段,探索出适合当时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美国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冲击,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先后进行了三次改革,成效不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福利国家,保证了其经济的正常运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成就斐然。
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为主要内容的货币贸易体系,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区域集团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国家格局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和日本经济继续速发展,中国日益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都冲击着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深远影响
(1)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竞争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显著特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调整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2)20世纪的变革是对生产相对过剩、社会不公、战乱不断等问题的回应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