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中华民族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开始向西方学习
解析:选A 在甲午战争前的运动只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甲午战争后的运动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因而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故A项正确;中华民族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始于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
2.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是( )
A.皇帝的随从顾问 B.国家的权力中心
C.朝廷的咨询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
解析:选C 上下议院“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说明该机构不是皇帝的随从顾问,故A项错误;“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君主仍然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有事集群会议”,可见上下议院是咨询讨论政务的机构,故C项正确;上下议院是朝廷的咨询机构,而非政府的执行机构,故D项错误。
猜想二:获取关键信息解读历史事件背后的发展动力
3.(2015·
( )
A.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解析:选D 中国通商口岸大幅增加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1912~1919年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是对1925年国民党政府的称呼,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
4.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 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
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 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
解析:选A 《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兴起,清政府实施婚姻改革,其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故A项正确;由于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民族歧视政策以及推翻满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潮发展,满汉之间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清政府是封建专制政府,不可能为顺应民主平等趋势改革婚姻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婚姻主婚权由传统婚姻中的父母向当事人转移,故D项错误。
5.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
A.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B.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
C.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严重 D.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
解析:选D 题干中的信息说明人们对于官职的认定有一定民主性,从而说明普通民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注度大为提高,故本题选D。材料中没有体现“共和”的信息,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争权夺利,C项错误。
猜想三:以道路选择为视角分析中国近代化潮流
6.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