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解读水尺计重标准(9)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未知    
字号: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Lbp —— 两垂线间船长,m (ft);

dF —— 艏吃水点至艏垂线间距离,m (ft);

dA —— 艉吃水点至艉垂线间距离,m (ft);

dM —— 舯吃水点至船舯间距离,m (ft);

Fm ―― 纵倾校正后艏平均吃水,m (ft);

Am ―― 纵倾校正后艉平均吃水,m (ft);

Mm ―― 纵倾校正后舯平均吃水,m (ft);

Tc ―― 艏艉纵倾校正后吃水差,m (ft);

MFA ―― 纵倾校正后艏艉平均吃水,m (ft);

D/M ―― 拱陷校正后平均吃水,m (ft)。

国家标准中早就有明确规定,撰写国家标准必须用国际计量单位!但是当初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上英制图表的船舶,于是就破例允许暂时把英制的图表和公式列上。我想,现在删去“英制”部分的时机已经成熟,以后修订的《规程》不将提及“英制”的问题。 当初,我在起草时的原始公式 (3)(7)(8)(9)分别是:

T = Fps –Aps, Fm = Fps – Fc, Am = Aps – Ac, Mm = Mps – Mc

其关键点就是艉倾时,吃水差T的“正负”问题。在航海专业的教材上定义:吃水差T等于艏吃水减去艉吃水,船舶在艉倾时吃水差T小于零!因此,大部分大副都认同是这样的。在规程鉴定会上有人提出,“吃水差T应等于艉吃水减去艏吃水”。由于鉴定会上所提问题不多,我只能违心地答应修改。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版本。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读航海的朋友就不必说了,你们已经是先入为主了),究竟该如何定义吃水差T?

在公式(5)(6)(7)中分母上的( Lbp + dF – dA ),有位镇江的同行曾经问我公式是否有错,在dF和dA前的符号,怎么是一个‘+’一个‘–’?

由于dF和dA不仅有大小,而且有位置(垂线前或后)变化。这样的dF和dA都是矢量,即有数值大小及有方向的量。比如:艏吃水点在艏垂线后0.8米,则dF =–0.8;艉吃水点在艉垂线后5.4米,则dA=5.4。这样定义的公式有个好处,在编制计算程序时,只要在这个设定的坐标系上,遵循前‘+’后‘–’的原则,其他就无需再考虑其修正值究竟是加还是减!

顺便提一下,培训教材上对于艏、艉垂线的定义是错误的。首先它引进了错误的艏柱、艉柱概念。大家不妨网上搜索一下“艏柱艉柱”。绝大部分的搜索结果是西方古帆船的模型

解读水尺计重标准(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