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
——侗族风雨桥。风雨桥为侗族交通设施,一般长60一100米,宽四五米,青石作桥墩,杉木铺桥面,上建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息。长廊中段建有若干座宝塔形楼亭,飞檐交错,层层叠叠,长廊的瓦檐、柱头、栏杆皆有雕饰,为侗族建筑艺术珍品。
——竹索桥 竹索桥为羌族交通设施,在江上同时架几根粗大竹索,索上铺以木板,两旁另架几根竹索作栏杆即成。著名的有横跨岷江及杂各脑河交叉点的威州大索桥,相传建于唐代,全长100余米,宽1.5米。
3、台港澳交通民俗
(1)台湾交通民俗 台湾目前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近年来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的数量大为增加。私人汽车逐渐增加,出租汽车(计程车)遍布市镇,有不少客车备有冷气。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仍不方便,河流多的地区尚需要竹筏、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登攀跋涉。而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仍是高山族人的一些东西,如在高山深谷间用藤、竹搭起圆支柱的吊桥、拱桥、溜索桥等,但最有趣的是雅美人的蟒甲了。蟒甲又称尖尾舟,即独木舟。头窄长,尾高翘,大的能容十数人,小的仅能坐一人。舟身和两头翘起的尖角,形如一支笔架。船上雕刻许多风格别致、色调新颖的图案花纹,船舷两侧刻一种叫“妈妈奥格”的奇怪人像,一列横排。“人像”上部和下部又缀以细巧的三角形纹样。舟外亦雕刻有精美的花纹,漆白、黑、朱红三色,舳(舳舻 音“株卢” 舳:船头)与舻(船尾)的部分,刻太阳式图案作舟的眼睛,十分美观。
(2)香港交通民俗 在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中,虽然人多地少,但是在交通上却并不拥挤堵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海上、空中、地面与地下相互连接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在香港,到处可见人行天桥、机动天桥、自行车天桥和立体交叉桥,其上奔驰着各色的巴士、小巴、的士等交通工具。因此人们有时把逛大街称为“游车河”,非常形象地道出了香港大小马路上每天从早到晚车水马龙的景象。香港私家车很少,停车场也极少(将停车场叫泊车场,据说是英文“停车”一词的译音),因此绝大部分人都乘坐公共汽车、地铁、轮渡上下班。交通秩序很好。这是香港在交通上的一大特色。
(3)澳门交通民俗 交通是澳门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澳门在改善公共交通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如“澳凼(荡,水坑)桥”、“友谊大桥’、“连贯公路” 的建成投入,但面对地窄人稠的现状,这仍然难以解决拥挤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行车难和停车难。近十几年来,澳门的各种车辆迅速增加,许多人还拥有私家车,车辆密度位居世界前位。但与此同时,澳门的道路建设却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发展速度。由于车辆多,停车场少,许多汽车只好停在路边,占用路面,有的甚至跨上人行道,可以说在澳门停车比行车还要难。
三、外国交通民俗
1、亚洲国家交通民俗
(1)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有一种最具民族特色的公共汽车——花车。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