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9 ⎪⎪⎭⎫ ⎝⎛+++++=-3)12(2.22
123222121n n P P P P P P OP S n n ⒉⒉3 反用以陈题
有的陈题具有一定的典型特征,加强认知可以巩固知识,
亦同时强化解题能力。本着强主枝、去次蔓的解题精神,
对这样的题改造变衍以形成新题是一种对路的思索。
请看
题4 如图4,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 )上任意一点A(X 0,Y 0),
A 关于轴的对称点为
B ,B 向右平移2P 个单位至M ,
又过A 作抛物线的弦AP 、AQ 且AP ⊥AQ ,试问P 、M 、Q 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在一条直线上)
其原题是,前面我们曾说到结论3,抛物线上的弦OP ⊥OQ 时,PQ 过定点M (2p,0)。其实直角顶点不一定是抛物线的顶点,当它任意时,如为A (x 0,y 0),则PQ 过定点M(x 0+2p ,-y 0)。此即题4的相反结论。
但有意义的是,证明PQ 过定点M ,不如证明已知M 时,P 、M 、Q 在一条直线上更有做头。不妨按MQ NP λ=证明之,更符合解析几何结合向量知识的解题意蕴。只是抛物线设做参数形式:
,222
⎩⎨⎧==pt
y pt x 更方便于解决。 提到结论3,笔者也有题在编:
题5 在射线OQ 上取长度为2p 的线段OP ,一动点M 满足
.4
0),2tan 21arctan(,πθθθ<<=∠=∠MPQ MOP ⑴建立适当的平面坐标系,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曲线名称。
⑵延长MP 到N ,使ON ⊥OM ,证明点N 也在以(1)取消X 围限制后点M 的轨迹上。
其中(1)的解就是抛物线段y 2=2px 。(y>2p)
可见陈题反用是一个很好的拟题途径。只是反用时要经过匠心设计,周三打磨,应使因之拟出的题看不出,或想不到与原题有什么因果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编拟的题上质量上档次。再看一例:
题6 已知P (p ,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 轴上的一点(p>0),M 、N 两点在y 轴上,且|MN|=2p 。过M 、N 、P 三点作一个圆。
⑴ 求圆心C 的轨迹方程。(y 2=2px ,抛物线)
⑵ 设OP 的垂直平分线交曲线C 于A 、B 两点,求曲线C 关于以AB 为对称轴的曲线C ′的方程。(y 2=-2p(x-p))
⑶对两条曲线以AB 为准,AB 的左边取曲线C 的部分曲线段;AB 的右边取曲线C ′的部分曲线段,包括AB 形成一个图形。让这个图形以AB 的中垂线为轴,即绕着AB 的中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以此几何体模拟为某植物的种子,且使AB 成水平线放置(形如上下凸起的围棋子)。如果AB=2cm ,且这样的种子上下、前后、左右整齐堆放于一内壁为10×10×4的盒子内,搭载于神舟*号宇宙飞船进行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