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努力提高作文能力,再掌握并不断提高应试技巧:先熟练掌握的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练习各种题型的审题训练: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然后再掌握应试技巧,从正面说,包括多角度立意、形式创新、拟散文化标题、一小时内成文等。从消极方面说,包括修改偏题、时间不够的补救办法
等等。
先写实,后虚构,先规范,后创新:先训练写实的能力——看到的实景、真人、真事及自己的真情实感,特别是写凡人小事的能力;后虚构。先写规范的记叙、议论等文体,后进行故事新编、小小说、散文、戏剧、寓言、童话、杂文等创新文体(对中学的规范文体而言)的尝试。实践证明:有了扎实的写实功底,虚构的也漂亮,否则,就会笑料百出,漏洞百出;规范的文体写得好,创新的文体也运用得奇而巧,否则,
就落入旧套或新套,或邯郸学步,连走路也很艰难);
先整体,后局部:决定一篇作文档次的,是整体。尽管不少同学看好的作文往往只注意它散文化的标题,或是精彩的开头,或是发人深省的结尾,或是中间引用了某名人使人眼前一亮的警句,等等。要提高自己作文的档次,必须从大处着眼,从整体着眼。比如,写记叙类作文,是不是主要通过描写表现了主题和人物?写的是不是自己曾真正动过感情的人和事?写议论文章,是不是写的是自己真正想明白的道理?是不是对该道理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分析?语言美不美,结构巧不巧,主题深不深,开头结尾妙不妙,都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修炼。以记叙文为例,先求从整体上把记叙文写得像记叙文,进而写得是记叙文,进而再追求局部的完美,就有可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倘若把追求整体和局部的顺序颠倒了,就会愈练愈困惑,愈练
愈茫然。
其具体复习策略如下:
(一)研究“考纲”和“考情”
1. 知己知彼:教师一定要研究考纲对作文的要求,并指导学生知己知彼。“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的“病灶”在哪里(立意、结构、语言?)?该怎样改变?“彼”,是要让学生知道:高考写作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其具体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怎样才能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之所以要把高考作文的要求分成两个等级,是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信度,让真正好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也使基础好而临场发挥不好的考生有一定的分数保证,尽量消除应试的误差,还给在写作上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特长的考生以用武之地。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怎么考?怎样出题?改作文的标准?教师的阅卷心理?让学生由糊糊涂涂地作文变成明明白白地作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高三作文训练。要让学生明白,
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白。否则,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 明确本质:要让学生明白高考作文是有别于文学意义上的创作:
其一,写作方式不同。文学创作是相对自由的、个性的、主动的,想不想写,写什么,怎么写,自己可以选择、决定。高考作文则受制于人,不仅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字数限制,独立完成,不得借助外力。
按命题者的要求作文,又按阅卷者的标准评文,应试者始终是被动的、无所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