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与国家法
可以说族规家规村规构成了传统中国农村维持秩序的基本法
也是我们传统文化里边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村规民约的来源很早
可以说源远流长
在《周礼》里边就有这样的规定
它说乡里敬老睦邻是村里边的这种习俗
到了北宋时期
陕西蓝田吕氏四兄弟他们制订了一个《吕氏乡约》
这个《乡约》里边它分四大内容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就是四大项的民间互助的内容
其中的小项很详细,条文很多,内容很丰富
我们说这是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开始的第一个民间自行约定的行为法规
就是民间法
关于中国历代这种乡约也有学者专门来研究
这些年出了大量的成果
所以我们说乡规民约在民间所有的儿童在启蒙阶段在学校里边都要学
这一套礼俗规矩乡民们从小就要牢记在心
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守
解决民间纠纷的时候都要依据
到了明清时代
政府推动全国各地乡规民约的制订和推广
其中有一个心学大师
我们宋明理学在明代表现为心学
心学的一个大师叫王阳明
他在江西赣南任职的时候依靠他的权力大力推行乡规民约
其中有一个《南赣乡约》
当时我们说是古代推行乡约教化的典范
一直到今天
江西有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关于乡约的记忆
影响很大
那么从宋代开始的保甲制度
村里边的保甲制度
到了王阳明时代明代开始规范化制度化了
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城市家家户户门口都有门牌
门牌制度就是保甲制度里边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个制度就是从王阳明开始的
王阳明时期把基层社会
也就是十家编成一个牌
十牌是一甲
前边我们说家是家庭的家
就是十户人家编成一个牌
十个牌编成一个甲
就是甲子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