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我国技术型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研究——以高新技(21)

时间:2025-04-24   来源:未知    
字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l:学位论文《我国技术型员T培训效果评估研究》

背景评估:确定培训需求、机会及目标;对特殊问题进行诊断:政策背景、环

境背景以及需求背景的评估。该阶段将有助于形成培训的目标。

输入评估:决定资源使用的方式以及培训方案设计与规划的策略,包括工作计

划、所需设备、经费预算和人力资源等;该阶段帮助计划培训项目。

过程评估:培训方案的监督控制,包括信息反馈: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潜在的失

败因素。该阶段有利于培训计划的改善与实施。

成果评估: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衡量,与培训目标作比较分析,为以后的培训活

动提供参考;该阶段有助于回顾培训的决策。

CIPP评估模型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全程性(真正将评估活动贯穿于整个培训

过程的每个环节)、过程性(对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反馈性(明确提出了成果评估既可以在培训以后进行,也可以在培训之中进行),其被广泛应用的程度不亚于Kirkpatrick的四层级评估模型。CIPP评估模型的本质是对培训项目的评估,而不仅仅是培训效果的评估,从而有助于指导未来培训活动的优化设计,最重要的是将评估活动真正置于整个培训活动过程的核心环节——“执行培训”环节,并且成果评估不仅被置于培训以后,重在对后续培训项目的设计产生价值,更被明确置于培训之中,旨在对本次培训项目的推进产生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每一个评估模型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但是它们的关系是一种“互

补"式关系,企业需要根据培训项目的实际要求对它们做出适当的选择或组合。

2.1.3培训评估效用模型

上述培训效果评估理论主要强调评估方法的系统性及全面性,努力使评估活动

达到优化与完善培训项目设计的目的,同时审定与评价培训活动产生的各种结果,最终达到能够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培训方面的决策依据。然而,在培训效果评估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对较低层级(如反应层、学习层)的评估相对容易一些,较高层级的评估则非常困难。特别是培训结果的经济计量评估。然而,困难并没有阻止学者的研究步伐,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诸多研究方法例如统计方法、净现值法、投资回收期法、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等引入培训效用研究当中,从而试图评估培训产生的效益到底是多少。具有代表性的培训投资收益计量模型如下:

2.1.3.1加里 S 贝克尔‘2的在职培训成本收益评估模型

在1975年,加罩 S 贝克尔最早进行了培训的成本收益研究,他主要研究了

12加氍 贝克尔.人力资奉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中信…版社,2007,1:20"-30

我国技术型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研究——以高新技(2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