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环境评价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依据环境理论学的成果,以及预测和评价技术,在一定的可预见的时段内,分析判断人类活动对环境系统的影响和环境系统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目的是为人类的可预见的行为提供调控指导。环境影响评价即是协调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也是实现“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控制新污染源的有效管理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始于核设施,60年代,英国总结出环评的“三关健”(关键核素、关键途径、关键居民区)。已有明确的“污染源-污染途径-受污染影响”人群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式。1970年美国率先建立环评制度,国际上其它国家也相继建立环评制度,同时国际上建立了许多相应的环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的有关环评的会议,开展环评研究和交流。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日程》中写入环评的内容。
目前,在各国,环境影响评价更多的是作为环境管理的一项制度来实施的。由有资质的评价单位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完成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经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这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这体现在不同的时间,环境评价的内容与评价的重点都有所变化。评价的内容依评价的对象及环境特征而有所不同,与全球的环境质量状况,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与我国的环保政策也是密切相关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各有其评价的方法与内容,在环境管理中各自起着其不同的作用,其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开展最多最为成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章,我们将以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和标准为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依据、标准、内容、评价的程序及方法。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1 环境影响
⑴环境影响的概念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包括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及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两层次。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更多的会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当然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减小环境影响对人类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