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i,i*)
上式中,K表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i与i*分别表示本国与外国利率。
BP曲线的三种情况
(1)资金完全流动时,BP曲线表现为水平线。所谓资金完全流动,是指各国金融市场完全一体化,资金流动极为迅速而且不存在任何成本和障碍。
资金完全流动时本国利率必须与世界利率相等,否则微小的差异都会带来巨额资金的迅速流动而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在BP曲线之上的各点,表明国际收支处于盈余状态,因为此时国内利率高于世界利率而带来大量资金流入;在BP曲线之下的各点则表明国际收支处于赤字状态。
(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BP曲线表现为斜率为正的曲线。所谓资金不完全流动是指各国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低时,资金流动会受到信息、交易成本等因素限制,这时本国利率与世界利率的差异只会带来一定数量的资金的持续流动。此时BP曲线斜率为正,这是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进口也增加了,导致经常账户出现赤字,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必须相应提高利率以吸引资金流入,这一持续的资金流入为各个时期的经常账户赤字提供融资从而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可以看出,资金流动性越大,,为吸引一定数量的资金流入商需要提高的本国利率水平也就越小,BP曲线也就越平缓。在BP曲线右边的各点,表明经济处于国际收支赤字状态,这是因为对于既定的利率水平来说,国民收入水平较平衡水平提高时会带来进口的上升,这导致经常账户逆差超过资金流入所能弥补的水平:在BP曲线左边的各点则反映经济处于国际收支盈余状态。实际汇率的贬值会使BP曲线右移。
(3)资金完全不流动时,BP曲线表现为垂直线。此时相当于仅存在经常账户收支的情况,因此与上章分析的CA曲线相同。
2.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不考虑供给问题时,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意味着国际收支、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平衡,也就是BP曲线、IS曲线、LM曲线相交于同一点。资金流动性的不同也给这一平衡的条件及其调整机制带来区别。
(1)在资金完全流动时,这一平衡状态如下图所示
资金完全流动时的宏观经济平衡与上一章中仅存在经常账户时的情况区别在于:
第一,此时经济平衡的利率水平必然与世界市场利率水平相同。
第二,此时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主要是对资金流动进行调整的利率机机制。
在固定汇率制下,利率机制对开放经济的自动调节过程描述如下:
国际收受逆差→外汇储备下降→货币供给降低→本国利率上升→资金流入→国际收支改善
(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这一平衡状态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此时开放经济平衡状况的特点在于:
第一,经济平衡时的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在资金流动存在限制时,位于BP曲线上的任何一种利率与收大的组合都会使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第二,此时的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原有机制之间的结合。由于资金不是完全流动的,因此利率机制对国际收支的调整是逐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对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行调整的利率机制起着作用,对经常账户进行调整的收入机制与货币一价格机制也可能会发挥部分效力,共同使经济恢复平衡。
3.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平衡
(1)资金完全流动时。此时开放经济情况如图
此时,宏观经济平衡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利率水平必然与世界市场利率水平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