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18)

时间:2025-04-26   来源:未知    
字号:

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所导致的。假定经济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政府突然增加货币供给,由于货币供给不影响本国产出,也不能影响本国价格水平与利率,因此货币需求仍保持不变,这样多余的货币就要寻找出路。对个人和企业来讲,就增加货币支出,重新调整它们的实际余额;对整个国家来讲,实际货币余额的调整为货币外流,形成国际收支逆差。

3.货市分析法对贬值的分析

货币分析法在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认为:当本国货币贬值时,汇率上升,由此引起国内价格上升,则货币需求相应地上升,从而使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或逆差减少)。由此,货币论的内容可归结为:贬值引起贬值国国内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货币贬值若要改善国际收支,则在贬值时,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不能增加。

4.对货币分析法的评价

局限性:

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开放条件下发生的商品、劳务与资金的跨国流动主要反映了对货币供求进行调整的需要,因此它在一系列方面得出了与一般看法不相一致的观点。这一区别产生的关键在于货币分析法特定的分析前提。但价格弹性在短期内是不成立的,各国经济中经常出现的失业现象就是例证;一国的价格水平及利率

产组合理论的假定主要有两个:

第一,假定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这指的是市场上每种股票风险和收益的变动及其产生的因素,每个人都是知道的,或者是可以知道的。

第二,假定投资者都是风险的厌恶者。风险厌恶;风险中立;风险偏好。

2.预期收益的衡量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这一投资的收益在事前是难以完全确定的,只能根据过去的数据进行推算,得出其预期收益。

3.风险的衡量

4.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

5.最优资产组合的确定

二、从资产组合理论对国际资金流动的简要分析

1.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

从资产组合理论角度看,投资者的投资活动跨越国界的原因在于:

第一,为了降低风险。

第二,为了增加收益。

2.提高利率对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

一、什么是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是指发生在国际间,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资金流动。这一资金流动的主要形式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国际银行贷款,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与股票并持有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证券投资活动。

二、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晌

1.生产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当一国国内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与世界利率都比较确定时,如果该国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世界市场利率,那么从国际市场上吸收资金用于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也就是应该借人生产性贷款。生产性贷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1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