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认为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品行不端,并认为音乐的重要功能是为社会教育服务,而不是享乐或娱乐。
2-古罗马音乐
古罗马音乐特点:实用性和娱乐性增强,集体性的军乐以及仪式、游行音乐非常普及。与古希腊音乐的重要区别是音乐的职业化,古罗马在音乐的繁荣方面不亚于古希腊,但却失去了希腊艺术的高尚和纯真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 特色乐器:大号、水压管风琴、大型基萨拉琴
二.中世纪音乐
中世纪:15、16世纪一些崇拜古希腊、罗马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认为他们正处在古典文化“复兴”的时期,因而将古罗马消亡到古代文化的复兴这中间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称为“中间的世纪”,17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凯列尔在《通史》中第一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音乐史研究一般倾向把公元5世纪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之交看成西方音乐的中世纪时期。
七艺:语言艺术的“三艺”:语法、修辞、逻辑。数学艺术的“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中世纪的音乐观念:音乐不是供人欣赏聆听的对象,不是用来享受或娱乐,它被赋予教化人,使人弃恶向善的道德理性功能。
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751-987年,加洛林王朝提倡学术,鼓励教育,带来文化复苏的迹象。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约8、9世纪,无伴奏、无固定节拍的单声部素歌,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由于其宗教的性质,因此旋律音调一般比较平缓,内容取自《圣经》,用拉丁语演唱。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歌唱方式主要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歌唱。它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了高卢地区的礼仪因素,最后逐渐影响到西欧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派人收集整理罗马各地圣咏,选编成两本圣咏集,统一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仪式和圣咏,并建立了罗马教会歌唱学校。法兰克国王丕平和查理大帝都废除地方圣咏,全盘接受罗马圣咏,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格里高利圣咏。后来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丰富了教会音乐,通过附加段、继叙咏、宗教剧,教会音乐开始从封闭状态伸向外部世界,越来越艺术化并具有审美价值,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
附加段:附加段兴起于9-10世纪,11世纪达到兴盛,12世纪逐渐衰落。即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形成圣咏德扩展,常用于日课中的交替圣歌和应答圣歌部分以及弥撒礼仪中的讲台经、奉献经、圣餐经和除信经外的常规弥撒部分。附加段有引入式的,即在原圣咏前附加新的段落,也有中间插入式的,在圣咏中间插入新的内容,附加和插入的目的在于对原圣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