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中国高铁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倍觉心安。愿与同仁共享,不到之处敬请赐教!
50. 在ZK活载、横向摇摆力、离心力、风力和温度力的作用下,墩顶横向水平位移引起的桥面处梁端水平折角应不大于1.0‰弧度。
51. 桥梁结构按实际运营列车和速度(最大检算速度应按1.2倍运行速度取值),进行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52. 道岔区桥梁结构应符合道岔对结构变形和变位的要求。
53. 墩台基础的沉降量应按恒载计算。
54. 对超静定结构,墩台基础工后均匀沉降量和相邻墩台沉降量差除满足有关限值要求外,且还应根据沉降差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确定。
55. 涵洞基础工后沉降量限值应与相邻路基工后沉降量限值相一致。
56. 隧道基础工后沉降量限值不应大于15mm。
57. 无砟轨道区段桥台、涵洞边墙、隧道洞口与路基交界处的工后沉降差不应大于5mm,工后沉降差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58. 工后沉降量超过限值时,应有计划进行整治、加固。
59. 基础埋置深度不符合规定条件之一的墩台即为浅基墩台,应进行防护、加固。
60. 桥梁结构斜交时,桥梁轴线与支承线夹角不宜小于60°。
61. 斜交桥台的台尾边线应与线路中线垂直,否则应有特殊措施与路基过渡。
62. 斜交涵洞的斜交角不宜大于45°。
63. 两桥相邻台尾边线之间的路基过渡长度不应小于150m。
64. 两框构涵相邻边墙之间、桥梁台尾线与相邻框构涵边墙之间的路基过渡长度不应小于30m。
65. 涵洞顶至轨底的填土厚度不宜小于1.5m。
66. 框构涵沉降缝不应设在轨道下方,可设在两线中间。
67. 轨下涵节长度不宜小于5m。
68. 隧道洞口崩塌落石防护宜采用明洞。
69. 两隧道洞口距离小于30m时,宜采用明洞形式连接两隧道。
70. 暗挖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
71. 明挖隧道应采用整体式衬砌。
72. 隧道衬砌灌注密实,背后无空洞。
73. 隧道内结构应达到国家《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中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