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语言艺术
”既然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劳而无功,不如坐下来或躺下来休息。这种虚无主义的厌世人生态度很容易传染给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失意者或社会有激愤情绪的人。顽主们无所谓善恶标准,褒贬也失去了分寸。严肃的东西可视作玩笑,游戏也可被赋予于“深沉”的东西。爱情本是维系男女之间的纯真情感,可在“顽主”们的视境中,不过是逢场作戏的游戏而已。约会居然可以找人代赴,评奖也不妨自行设计,“丈夫”可以雇用……本属于神圣庄严的事情一到“顽主”的手下就变了味道。
作为中国特色的“嬉皮士”,王朔以他的“顽主”系列风靡世间,而且公然抛出“玩文学”的宣言,在文坛激荡出几许微澜。王朔太了解那种戴着面具生活的滋味,他无力正面反抗,又怕累,于是他拒绝长大成人。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妙法之一就是强化顽童心理,把社会当一个游戏场,“一点正经没有”地玩:玩文学、玩爱情、玩人生…… 在王朔那里,西方“现代派”的许多名堂都荟萃压缩到一起了:“战后出生者”的信仰危机、“垮掉一代”的荒谬感、找不到出路的“黑色幽默”,然而最突出的还是“嬉皮士”们玩世不恭的反叛。自然,王朔是立足于中国,而中国不够开放,不够发达,“嬉皮士”在中国的突出特色,就是更多痞子式的恶作剧了。
三、独特的精神——反叛
在王朔的《顽主》系列小说中,可以说是充满了反叛精神。这种反叛精神即使他的作品为某些人所称道,同时,也为某些人所批判。王朔的反叛精神是时代的反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很容易拿作品中的人物的行为和观念指导自己的言行。
作品的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王朔现存的社会观念和文学观念的反叛。王朔作品对现存的社会观念的反叛,主要表现为对人文价值、社会秩序、生活方式的嘲弄,也包括对文学和作家的嘲弄。否定王朔的意见认为,由于他把我们社会所提倡的一切道德观念都说得一钱不值,甚至公然向整个文学传统和人文价值挑战,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人们对王朔的拒绝和否定,主要在于他对社会观念的反叛。而人们对王朔作品的肯定
,在很大程度上却在于王朔作品对现存的文学观念的反叛。
说它是时代的反映,主要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确实在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种是经历过“文革”的人,他们对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不理解,出现了逆反心理;一种是新一代年轻人,他们从骨子里就存有叛逆的性格,于是80年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