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
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COPD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的第5位病因,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第3位死亡病因。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最重要的原因,加强对AECOPD的防治,特别是提高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临床上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改变了这类患者的治疗面貌。为规范我国AECOPD机械通气治疗的操作,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指南。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指南涉及的文献
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 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
推荐级别
A
B
C
D
E
研究课题分级
I
II
III
IV
V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
一、 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
1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慢性炎性反应累及全肺,在中央气道(内径>2-4mm)主要改变为杯状细胞和鳞状细胞
化生、粘液腺分泌增加、纤毛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外周气道(内径<2mm)的主要改变为管腔狭窄,气道阻力增大,延缓肺内气体的排出,造成了患者呼气不畅、功能残气量增加。其次,肺实质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肺毛细血管)广泛破坏导致肺弹性回缩力下降,使呼出气流的驱动压降低,造成呼气气流缓慢。这两个因素使COPD患者呼出气流受限,在呼气时间内肺内气体呼出不完全,形成动态肺过度充气(dynamic pulmonary
1,2,3hyperinflation, DPH)。由于DPH的存在,肺动态顺应性降低,其压力-容积曲线趋于
平坦,在吸入相同容量气体时需要更大的压力驱动,从而使吸气负荷增大。
DPH时呼气末肺泡内残留的气体过多,呼气末肺泡内呈正压,称为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3,4(intrinsic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i)。由于PEEPi存在,患者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