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杨振之)
——建立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优化都江堰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产品结构,
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综合利用西岭雪山高山滑雪、花水湾温泉度假旅游资源,借鉴国外游憩区开发的经验模式,建成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和温泉浴疗保健及森林疗养等多功能的复合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新建六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银厂沟、九龙沟山地避暑、温江金马休闲娱
乐、双流牧马山体育休闲、蒲江朝阳湖湖泊型度假等不同类型的度假旅游地。同时加快龙泉花果山市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力争产品升级换代,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
——发展近邻,远郊农家休闲产品,开发适合家庭度假和小型聚会的度假产
品,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如结合毗河综合整治的生态环境建设,配置度假休闲旅游项目和设施,发展成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
3.开发专项旅游产品
专项旅游产品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大方向。要大力培育专项旅游产品,把
成都发展成为国内外游客开展专项旅游的中转站和大本营。
——培育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在都江堰的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
邑西岭雪山、彭州龙门山、崇州的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邛崃的天台山森林公园等地,开发森林浴、登山、漂流、探险、露营、科考、科普等生态旅游产品。在都江堰芒城、新津龙马古城、郫县(三道堰)古城和其他几个古城遗址开发科普、科考旅游产品。
——开发成都通向西藏、川西高原的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成都到拉萨、康定、贡嘎山、亚丁、九寨、黄龙、王郎、唐家河、蜂桶寨、四姑娘山、泸沽湖等地的自驾车越野、探险、科考和民俗风情等专项旅游产品,增大对在国际市场和沿海市场的吸引力。
借助成都体育中心和足球球市,培育成都市体育旅游和球迷旅游产品。利用
牧马山国际高尔夫球场和青城外山高尔夫球场,开展休闲体育旅游;普级网球、卡丁车等项目,促使体育运动与旅游活动的密切结合。
——深层次开发龙泉国际桃花节、西岭雪山滑雪节、丹景山牧丹节、都江堰
放水节等节庆专项旅游产品。可将“国际熊猫节”与全国糖酒会相结合办成旅游节庆精品。
4.发展都市旅游产品
都市旅游,是旅游者选择到达某一个地区的第一目标市场和目的地城市而开
展的旅游。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应大力发展都市旅游产品,形成四川乃至我国西部旅游的目的地。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市内的博物馆、艺术馆、展博馆等场所开发包装文化旅游品牌,
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如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陈列馆向游人开放。
●以建设酒业博物馆为主题,对全兴酒坊遗址进行深度的开发,包装成为酒
文化旅游品牌。
●建设府南河水文化观光旅游环带。在环府南两侧增设小型休闲广场,沿河
两岸增高步行游道、茶座、水吧、酒吧、增加经常性露天表演内容,展示市井文化。
●结合城市建设,把天府广场建成具有浓厚文化氛围和休闲功能的都市旅游
的聚会中心广场。
——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