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杨振之)
第④个时期为“平稳发展”期,这个时期是从巩固期至停滞期的过渡时期。
此时,游客增长率已经下降,但游客人数总量依然增长,社区的经济、社会性、环境问题产生,到了停滞期,游客数量达到最大,多年来停滞不前,人造景观在大量取代自然、文化吸引物,接待设施出现过剩,酒店之间抢夺客源现象严重,市场混乱,低价竞争导致社区服务质量大幅下降。社区居民对游客产生反感。此时在旅游地的开发战略上、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上、在服务质量和市场规范上若不作出及时的调整,旅游地将进入衰落期。反之若进行了针对性的再开发过程,旅游地可能重现生机,进入复苏阶段。
第⑤个阶段就是衰落或复苏:在衰落阶段,游客被新的目的地所吸引,已不
将该目的地作为旅游的选择,社区接待多是慕名而来的大尺度远距离的游客,何况远距离的游客数量也将越来越少,因为旅游地的形象已遭破坏。大批旅游设施被改用作其他设施,房地产转卖程度高,社区居民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旅游设施的收购行为之中。投资者的资金大规模从本地撤走。另一方面经过重塑形象和旅游地的精神,重新确立旅游地的特色,使旅游地进行复苏期。
Butler给出了在衰落或复苏期的五种走向,即图12-1中a、b、c、d、e五
种形态。a 为旅游地经过再开发,很快进入上升期,进入新的一轮生命周期;b为游客数量小幅增长,复苏幅度缓慢,但资源得到保护,市场得到整治;c为游客数量得以维持,避免出现下滑,旅游地继续平稳发展;d为资源过度利用,游客数量大减;e为游客人数剧降,旅游地元气大伤,作为旅游地渐为人们所遗弃。
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有两个问题有待完善:
其一,若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在快速增长期,旅游地又开发出了新的旅游产
品,而且这个新产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旅游地特色,则旅游地吸引力也就大增,旅游地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巩固和停滞期也就迟迟不会到来,旅游地生命周期延长,运行的轨迹也将大大改变。
其二,若在旅游地的“平稳发展”期,旅游地又推出了新产品,且这次新产
品的推出是旅游地预先经周密策划,旨在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运行节奏的。即此次新产品的推出改变或更进一步强化了旅游地形象,旅游地产品结构得到了较大的调整,致使旅游地吸引力大增。于是,旅游地的“平稳发展期”很快结束,又进入“快速增长期”,衰落或复苏期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出现。
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旅游地的高层管理人士有计划地预先调整的结果,当
然也可能是新的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被发现以及投资者的快速的大规模开发,改变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轨迹。当然从总的来看,Butler的生命周期的运行规律,任何旅游地都逃避不了,但由于出现前两种情况,生命周期的具体运行轨迹会发生变化。用图表示如下。
旅游规划与开发(杨振之)
图1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三种状态
图12-2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三种状态。C曲线即Butler生命周期曲线。A
状态是因为在“快速增长”期又有新的产品大规模开发出来,旅游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大的调整,旅游地继续快速增长,将其生命周期延长。在A状态下,旅游地可获得最长的生命周期,在C状态,旅游地获得的是最短的生命周期。因为旅游地在已出现衰落迹象时才开始调整和再开发,所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姑且不论,调整和再开发能否成功,风险较大,关键在于此时旅游地的一轮周期行将结束。A状态是最佳状态,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使旅游地提前调整和再开发,旅游地的旅游业会持续高速增长。而此时旅游地的容量不会因为游客人数的快速增长出现荷负加大,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新的景区、景点、线路的开发增大了环境容量,使旅游地的饱和容量数增
大
●旅游地并不一定要在游客的绝对接待人数增加上做文章,可能新的产品的
推出增加了每个游客的人均消费值
●回头客的增加和回头率的增长,也许是因为旅游地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的
结果,但却为旅游地旅游业的增长作了重要贡献,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人数的增长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使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增大,旅游业收入的增长率较快。 B状态是在旅游地进入“平稳发展期”后不久,及时对旅游地再开发和对产
品作出重大调整的结果,旅游地很快出现新面貌、新形象,从旅游地开发的战略、策略上来看,B状态可谓正得其时。在旅游地进入“巩固停滞期”后不久,旅游地又进入快速发展期,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B状态的生命周期长于C短于A(即C∠B∠A)。
C状态可以说是旅游地的自然生命周期,每一个旅游地总的说来都逃不过这
一生命周期的命运。A和B往往是人为控制、调整的结果即通过人为的努力,或者说通过人们有计划、有策略的努力,使旅游地生命周期得以延长,从而改变了旅游地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运行轨迹。随着旅游地越来越商业化以及旅游地的管理能力的加强,旅游地通过人为干涉而延长生命周期的可行性越来越大,并将 …… 此处隐藏:33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