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组织发布了《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06~2010年)》,提出到2010年底,中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达到800人,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率争取达到85%以上;控制滤泡性沙眼患病率小于5%,沙眼性倒睫患病率小于1%,消除致盲性沙眼;70%的视力小于0.3的屈光不正患者能够配戴合适的眼镜;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区要有至少一家低视力门诊或低视力康复部,10万低视力患者得到视觉康复;创建200个防盲治盲示范县(区)和10个防盲治盲示范地区(市)以及500个白内障无障碍县(区)。初级眼保健服务要覆盖八成以上县(区),八成以上县级医院要设眼科或有眼科医师等。这为我们今后5年的防盲治盲工作指明了方向。
根据当前致盲原因的分析,对防盲治盲工作需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一)白内障
据估计全围约有500万白内障,是我国当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差别。据全国第二届眼科学术会议(1979年)的资料分析,北方(1.38%)明显低于南方及西藏高原(7.12%)。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卫生水平的提高,传染性眼病逐渐被控制,人口平均寿命逐年增长,因老年白内障而致盲者也相应增加。
近年来,随着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屉,国内外眼科工作者对白内障的成因从遗传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不断探讨,从而对白内障的防治提出了积极的见解和办法。例如,为防止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宣传近亲联姻的危害性,加强孕妇营养、卫生教育,使胎儿健康发育。为预防孕妇在妊娠早期因风疹而产下白内障的婴儿,有的国家开展给婚前妇女注射风疹病毒疫苗。通过无乳饮食给予半乳糖激酶或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换酶可防治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婴儿。但至今仍不能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药物洽疗老年性白内障也无明显疗效。所以积极开展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是降低我国盲和低视力患病率的重要措施,并已作为我国目前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
白内障手术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而改进。如显微手术的开展,改良囊外摘出后置入人工晶体,冷冻摘出及超声乳化晶体核的改进,长期配戴亲水性接触镜等,从而打破了以往自内障必须到成熟期才能手术的常规,使不少因晶体混浊导致视力减退不能胜任工作的病人早日复明。目前对白内障的防治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尚需进一步探索白内障成因,努力发掘中医中药的宝贵经验并与现代医学密切结合,寻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法。
(二)角膜病
角膜病也是常见致盲眼病,其中以病毒性角膜炎及其他角膜炎占重要位置。近几年来,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不仅发病率相对增高,而且病情反复,疗效也不满意,由于病程漫长,影响了生产和学习,常导致视力明显障碍甚至盲目。故对这种眼病应积极进行防治,提高疗效,缩短肩程,避免复发,以减少致盲。
对角膜病的防治研究,各地十分重视。已开展了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免疫,移植后的角膜内皮、角膜移植片的保存、异种角膜移植及人工角膜等的研究,正常人及角膜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角膜移植是治疗盲目的重要手段之一。解放后在我国已逐步推广并取得明显成就。但因受角膜材料来源限制,至今尚不能全面开展。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在我国各大城市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