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棚户区改造模式可持续性探究(4)

发布时间:2021-06-05   来源:未知    
字号:

3.范式与评价:我国棚户区改造模式研究

回顾我国各地20多年的棚户区改造实践,本文从棚户区的历史成因、现状矛盾分析了棚改的问题,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对棚改路径进行了分类,并从改造动力机制和空间策略予以具体阐述,最后从可持续性视角对各改造模式从社会、经济、环境空间三方面进行了评价。沿着这种分析思路,笔者得出了以下三种棚户区改造的模式:城市转型导向下的工矿棚户区改造模式(以辽宁为代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导向下的旧城棚户区改造模式(以包头北梁为代表)和城市综合治理导向下的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模式(以成都为代表)。

3.1 辽宁模式——城市转型导向下的工矿棚户区改造模式

3.1.1 背景分析与路径选择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辽宁省,是全国率先进行规模化棚户区改造的试验田。辽宁省尤其像抚顺、本溪等地的改造对象基本是随着煤炭开采而形成的“先生产,后生活”的工矿型棚户区。随后条块分割和“企业办社会”管理体制加速了棚户区与城市其他区域的隔离,使其成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绕过的“孤岛”。并最终伴随住房市场化改革,居民结构变化,形成如今贫困空间聚集的格局。辽宁省工矿棚户区的空间格局特点主要是位于城市边缘,数量多,分布广但相对集中。这些棚户区依厂依矿而建,在不注重生活质量的年代往往“厂居混杂”,环境恶劣。而如今,工矿国有企业经营困难,支柱型产业亟待转型,城市建设严重滞后,历史欠账较多,棚户区居民购买能力差,是最不适于商业性开放的一类。

结合以上分析,只有选择政府主导下的,以实现城市功能转型为目标的改造路径:即以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为主线,把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发展、产业转型相结合,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塌陷矿区生态治理,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才能全面、系统、可持续地提升城市经济大环境,实现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复兴。

3.1.2 改造策略

辽宁省的棚改采取政府主导下的运作模式:对于规模小,区位好的棚户区,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进行市场化运作,将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和土地供应计划相结合,采取土地划拨和出让两种供应方式激励私人资产进入棚户区安置房源提供;对于区位偏远,房屋售价低,无法应用市场化方式的改造项目,由政府补贴投资完成。同时,棚改建立“九个一块”的多元融资渠道,即:政府补贴一块、政策减免一块、企业筹集一块、个人集资一块、市场运作一块、银行贷款一块、社会捐助一块、单位帮助一块、工程节省一块,就连土地出让收益也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改造主体、融资模式、运营模式共同构成了棚户区改造的动力(如

棚户区改造模式可持续性探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