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讲 少讲 不讲
汪红梅 陈燕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研究课堂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我们应该 “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漏易混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也学不会的。下面我以一道高考题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范例 (93全国理)已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且与,所成的角都是的直线有且仅有( )
、条 、条 、条 、条
解答:由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时具有传递性,故作直线与已知两异面直线成等角可转化为与相交直线成等角,于是过点P作直线, ,且与1确定平面;现只须过点P作直线PM与、1成等角,由课本P25习题9.4的习题6知,PM在平面内的射影是、1相交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又由于,故PM在平面内的射影只可能是如图所示的一种情形,不可能是有两种情形。因此由对称性可知所作直线有且仅有两条。
反思:范例中依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化空间角为平面角,同时最小角定理在确定直线条数时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异面直线的时候,我没有来分析这道典型的例题,因为当时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够,如要讲,学生也只是听,那么这题的教学价值就大大的降低了。现在我们学习了最小角定理后,我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答,而且可以推广到一般的情形,我在课堂上已经探讨了这个问题,情形与我的设想差不多。
因此,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仔细思考教案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知识状况和思维水平,要讲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那些内容,在“跳一跳”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这是上课的根本,这样的上课才能使学生越来越聪明。这个问题的一般情形:
已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且与,所成的角都是的直线有且仅有
显然,在参量、的取值变化时,方法同上,但直线条数则相应变化。类似地易得: 、当时,有条; 、当时,有条;、当时,有条; 、当时,有条; 、当时,有条; 、当时,有条;
另外当为直角时又如何呢?
这是一题能力型试题,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好载体,04年湖北在这题的基础设计了一道发展题,值得欣赏与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