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汇报表演 、解决问题。
采用老师扮演《海洋日报》的记者和学生分组扮演的几种动物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情景,精心设计问题,在学生表演汇报时,教师加以点拨,穿插解决知识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说、演、做动作、换词等方法,有机地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讲到梭子鱼这一环节时,我适当地穿插了一段有关梭子鱼的视频,让学生加深对这种动物的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寓教于乐,既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培养了说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自主探究、网络搜索、协作商讨、汇报表演、”等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都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课文5、6自然段分别介绍的是“海底的地貌、植物、矿物” 这一部分课文中写得比较简略,把指导学生学与放手让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和课文内容来自学结合起来,做到有扶有放。可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只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小语教学的契合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会变得顺利。
四、学练结合,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抓牢训练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拓展延伸”部分,老师让学生课后上网查找并下载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和信息技术课上,学做一个专题网页,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经历一个由文本吸收到借助网络反馈的交互过程。 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工具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看到的美景进行创新表达,当堂练笔、交流,增加了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使语言文字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