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人文精神与中国社会转型(2)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未知    
字号:

济搞了几百年,但是他们的市场经济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是有很坚实的基础,什么基础呢?就是他们长期法治的基础,法治社会。法治社会背后是什么基础?就是人文精神。实际上是古希腊以来的人文精神,作为他们市场经济强大的思想背景。我们在这方面是需要补课的,如果这个课不补,我觉得转型是有困难的。

这个问题,我们一百多年前实际上已经遇到,那个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做过一次社会转型,那时候也是试图要搞现代化,当时也是困难重重。开始的时候认为中国主要是一个落后的问题,经济、军事落后,所以老是受欺负,很贫困,受帝国主义的欺负,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经济和军事上赶上去,认为中国主要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问题。但是一个甲午战争,我们强大的海军跟日本比较弱小的海军一打,我们全军覆没,就知道问题不在经济和军事,就开始反思,认为是在制度上,我们制度不行,日本有明治维新,引进了西方的民主制度,我们没有,我们要改变,要搞君主立宪等,政治体制要改变。

但是政治体制改变也是困难重重,当时的思想家们、学者们,基本上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中国的问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于国民素质太差了。无论是当时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中国人的公共道德太差,最典型是严复,严复这个人对西方是很了解的,在英国留学两年,后来潜心做翻译事业,把西方他认为一些重要的政治学名著翻译过来,而且很西方人接触非常多,他最后有一个强烈的感觉,中国人如果国民素质不改变的话,什么都是空的。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根本问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国民的明力,是指国民的生命素质太差,明知,是指国民的智力素质太差,明德,是指国民的道德素质太差,要改变这三项,中国才有希望。严复不主张革命,也不主张急急忙忙把西方的民主制度引进,因为中国人素质太差了,所以首先要把中国人的素质提高,他主张缓慢的渐进的改良,他最后比较保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实际上他改变中国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最后还是很失望。

现在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实际上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真正要建设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这个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同时也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思想上有一系列的转变,我下面要讲这个问题。我所理解的人文精神,主要是西方的人文精神,作为市场经济,他们民主社会思想根源、思想资源的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按照我的理解,其实跟严复讲的很相象。简单的说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这是他们讲的人道主义,在西文里以前我们翻译为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这是西方长远的传统。 怎么样才算是尊重人的价值呢?人身上有什么价值?我觉得人身上有三个最宝贵的东西。第一是生命,没有生命什么都谈不上,所以生命是一个人身上非常宝贵的价值。第二是头脑,人是有理性的,有思维能力的,这是人优越的地方,动物是没有的。第三是灵魂。头脑和灵魂是不一样的,头脑是思考,去认识外部世界,灵魂是一种追求,一种内心的追求,一种价值上的追求,所以人不光是认识世界,要对付这个世界,然后维持自己的生存,人不仅仅是这样,如果光是这样的话,人还会感觉很不满足的,他有精神追求,要活的有意义。

人文精神与中国社会转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