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
三、诊断标准
(一)免疫功能降低或肺部基础疾病。
(二)胸部X线空洞内有随体位改变而改变的团状影(基本确诊)或片状团状影。
(三)痰涂片或培养或病理见菌丝和孢子(确诊)。
(四)曲菌液皮试阳性,血清沉淀试验阳性(参考)。
【治疗】
(一)化脓性肺炎伴血行播散性曲菌病
1.两性霉素B(见念珠菌肺炎)。
2·氟胞嘧啶,每日50~150mg/kg分3次口服,连服1~3个月;伊曲康唑,每日200mg分两次口服,逐渐增至每日400mg,一般维持2~5个月。
(二)变态反应性肺曲菌病 ·
气管滴人或雾化吸人两性霉素B(易复发)。糖皮质激素最有效,强的松口服,0·5mg/Kg/d,两周后改为隔日一次,维持3个月,合用支气管舒张剂。
(三)肺曲菌球
如病灶局限且反复大量咯血可行手术切除,单用抗真菌药效果不佳。
(四)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要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避免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 素和其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药物的长期使用。
【疗效标准】与念珠菌肺炎同。
第十四节 艾滋病并发肺部感染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较复杂,发热最常见,咳嗽较少,多为干咳,寒战,胸痛少见。体征不多。临床起病可十分隐匿,也可突发呈暴发性经过,发展成呼吸衰竭。
二、检查
(一)X线胸片及胸部CT无特异性,可呈现大片肺浸润,两肺散在斑片或结节样阴影。
合并卡氏肺抱子虫肺炎的典型X线改变,为两肺弥漫性肺泡和问质性浸润,呈毛玻璃样或融合成粗网状。合并肺结核时易出现支气管播散,常为均匀一致的片状浸润,空洞亦少见,而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
(二)病原学诊断①肺外标本检测:血清及其他体液(胸水、尿液、关节液,脑积液)
及创面分泌物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测和免疫学检测,②呼吸道标本检测:包括痰涂片,痰培养,多聚酶链反应(PCR)。保护性毛刷标本(PSB)。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等检测。③肺活组织检查:适用于经常规检查病原学诊断不明,而抗菌治疗无效者,可酌情考虑纤支镜肺活检,经皮穿刺肺活检及开胸肺活检,获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及组织培养。
三、诊断标准
有下列情况的肺部感染要警惕AIDS的发生:
(一)流行病史中有静脉吸毒史,性乱史或性传播病史者。
(二)不明原因的免疫功能低下, CD4+淋巴细胞数小于200/ul,或200~500/ul,CD4+/CD8+<1。
(三)不明原因的机会致病菌感染检测阳性。
(四)慢性腹泻(每日4~5次),3个月内体重下降10%k以上。
(五)不明原因的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厘米)。
(六)卡波济肉瘤或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感染、痴呆、脊髓病、末梢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