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普遍认为,与正在热烈讨论的“微课程”概念最为接近的是戴维·彭罗斯提出的Micro lecture概念[28],核心理念旨在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以形成“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24]。他认为这将是一种知识挖掘的框架,并提出
[28]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而对我国资源建设影响较大的是可汗学院的微
视频和MOOC,它们为我国提供了一种资源建设的新思路。
在国外微视频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方面,通过横向对比英国教师电视网站视频库、美国中小学微课视频维基资源库和英语学科微课视频库的开发和应用,发现这些视频虽然在目标、内容、技术、应用四个方面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但结果却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我国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给予了一定启示。[29]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国外的微课程在设计、开发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构建模型,其内容、结构、创作方式、应用取向都不太相同,但是却能适用于本国自身的教育发展,由此启迪我国应该设计、开发和应用“本土化”的微课程,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2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由笔者对微课程的定义可知,微课是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教学资源而从属于微课程的,所以微课程中必含有微课,研究微课程时,必定会涉及到对微课的研究;其次,在微课程刚崭露头角时,很多人都误以为微课程等同于微课,所以其前期的研究成果,大多将微课程与微课的定义混同,从而导致一些以微课命名面世的作品其实讲的是微课程,反之亦然。鉴于以上两个原因,为确保全方位、多角度、不遗漏地考究微课程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本文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中,以篇名“微课程”或含“微课”的方式进行精确检索,共搜到319篇文献,其中9篇硕士论文,13篇报道,1篇会议论文,其余均为期刊论文。到目前为止,国内未见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文献。某种程度上说明本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开创性。
依据AECT94定义所明确的研究范围,本研究决定将内容类目划分为六类: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的开发、微课程的应用、微课程的管理、微课程的评价及其他,建立了如表2-3所示的以“篇”为分析单元的内容分析类目表。表中每一类又根据实际情况细分成不同的子类目。为使划分结果较为合理,笔者逐一浏览文献,去除相关度不大的文献,最后确定266篇为有效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