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
加体育活动项目。进一步推动俱乐部制的改革,完善俱乐部实体化的训练体制,实现体教结合,创办体育特色学校,加大体育训练社会化的步伐,运用产业化的手段举办各类国内、国际高水平的比赛。进一步实施<<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开创全区群众体育的新局面,普及社区小型健身设施建设,使全区每一个居委会都建设有“健身苑”,健身设施的普及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6、人口和老龄事业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合理控制人口总量,大力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要充分重视静安区人口老龄化比例达到23.4%的突出特征和需要,贯彻<<上海市老年事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利用各类资源,吸引社会力量,规划近期按老年人口的1.2%、远期按老年人口的1.7%配置养老机构床位数,合计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由现状的327张发展到2002年的1100张,2010年达到2000张。重点建设好南区(延安路)、北区两所具有150个床位左右、配备多功能服务设施的的区老年公寓和福利院,区老年活动中心结合规划的北区文化中心设置,不再另行独立设置。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各类日托类的养老机构,解决老人入敬老院难的矛盾,摆脱养老设施落后的状况。
7、社会保障和社会公益事业
静安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发展要努力实现稳健的社会保障、优质的社会福利、一流的社会管理,积极探索具有“双高区”特色的民政事业新模式。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养老、医疗和失业基本保险,推进社会救助,发展商业补充保险,加强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形成市、区、社区、居委会四级社会服务救助网络。维护残疾人权益,发展残疾人设施,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活动中心,全面推广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伤残儿童寄托所的建设,发展福利企业,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八、环境景观规划
1、绿化建设与公共绿地
要大力提高以绿化建设为中心的景观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绿地。根据静安区作为中心区绿化的现状基础和发展特色,推进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带、行道树、透墙绿化和建筑物绿化等五种绿化类型相结合,形成覆盖全区的多种绿化网络。全区绿化系统在道路绿化带和行道树建设上,推进以昌平路、北京路、延安路和成都路、江宁路、常德路-富民路、武宁南路为主体的“三横四纵”的绿化体系的形成,同时在各轴线交会处规划控制10组圈状对景绿化节点的形成,并与西~南苏州河路、华山路~巨鹿路等林荫大道和遍地分布的透墙绿化、建筑物绿化相结合,构成遍布全区的绿化体系。要进一步塑造静安“小、高、巧、透”的绿化特色,推进“大树进入小区、绿化进入庭院”工程,规划全区绿化总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总量由现状的11.8万平方米达到3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32平方米达到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10.4%提高到20%。
规划全区公共绿地分为三级:中心绿地、社区绿地和街头绿地。中心绿地为区级大型绿地,在1万平方米以上,每个社区一处,规划设置5处,总面积约10.7万平方米。社区绿地为区级中型绿地,面积在3000~10000平方米,规划设置12处,基本上按居住街区配置,总面积约6.3万平方米。街头绿地为小型绿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下,合计共有68处,其中圈状对景绿地10组计26处,一般街头绿地42处,总面积8.0万平方米,另有苏州河、成都路等道路绿化带2.0万平方米,其他公共绿地3.0万平方米。
2、城市公共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