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16)

时间:2025-04-22   来源:未知    
字号: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

规划电话指标每户按1.2对号线计,办公楼按30~35平方米一对号线计,文化娱乐设施等按120平方米一对号线计。根据全区规划的人口和建筑总量,预计全区电话总需求量为26万对号线左右。

规划拟在区内现南泰电话局边增设一个装机容量为10万门的电话局,成为主要的枢纽局。规划在康定路南新设一个装机容量4~6万门康定电话局,以满足北翼地区的发展需要。

7、邮政

规划邮电支局设置指标按6~8万人设一邮电支局,全区仍设置静安寺、石门二路、曹家渡、江宁路邮电支局四处,其中,静安寺支局进行移地改建外,石二、曹家渡、江宁路支局主要依托旧址翻扩建,每处建筑面积预计为2000~3000平方米。

十一、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静安区是上海近代历史文化风貌的重点保护地区之一,其主体是上海近代公共租界西区的基本风貌,南侧和西侧一部则反映了近代法新租界区和沪西华界区的特征,主体风貌建筑类型为花园洋房、新式里弄、旧式公寓、石库门里弄以及公共建筑中的学校、医院、娱乐、宗教建筑等,既是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映现,也是东西方文化融汇的一个侧面。全区1998年底拥有历史建筑总量274万平方米,其中花园住宅36.7万平方米,新式里弄99.4万平方米,旧式公寓17.4万平方米,石库门里弄95.4万平方米,旧工房7.1万平方米,另有公共建筑18.1万平方米。全区新里、花园洋房、旧式公寓均占全市的1/4~1/5,在各区排名中新里居第一位,公寓与花园洋房均居第二位,具有相当的地位。全区现有市级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57处,另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规划本着高度尊重历史资源和严格保护历史遗产的出发点,在全市历史风貌地区保护保留规划和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单位的基础上,按照完整锁定、积极保护、限制开发、分步整理的原则,对区内历史建筑地区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筛选,划分了南、东、中、西4大风貌保护组群和19个保护街坊、29个保护片区以及20个保护点,合计保护建筑总量约153万平方米,占全区现有历史建筑总量55%以上。各类建筑保护情况如下:花园住宅、公寓住宅和公共建筑保护比例均在94%以上;新式里弄保护比接近70%,旧式里弄保护面积约12.7万平方米,保护比为13%。

保护规划风貌分区和保护方向是:(1) 南风貌组群:位于延安路~华山路以南以东地区,包括9个相连的街坊,建筑历史风貌最为浓郁和完整,是以环境优雅著称的近代法租界高档居住区的代表区域之一。(2) 中风貌组群:江宁路~胶州路~北京路~新闸路围合地区,包括4个相连的街坊,是上海近代公共租界(西区)的代表性区域之一。(3) 东风貌组群:石门路~铜仁路~延安路~南京路围合地区,包括4个相连的街坊,是上海近代公共租界(西区)另一类代表性区域。(4) 西风貌组群:乌北路~镇宁路之间的愚园路两侧地区,包括2个相连街坊,是上海西部华界区的代表区域之一,并反映了地处三界交会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氛围。四大风貌保护组群合计占地面积约172万平方米,内有历史建筑约109万平方米,空间组合上呈犄角之势,围绕静安寺及南京西路地区辐射展开,有利于近代历史风貌的保护街坊和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街坊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保护规划同时要结合新形势下旧区改造的新趋势,采用积极、有为的保护策略,积极探讨历史建筑保护与完善使用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展示历史建筑风貌的实施结合,缓解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生活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对目前历史建筑使用中普遍存在着用途不适当、居住强度超高从而严重影响保护建筑的使用寿命及保护控制效果的现象,或者使用者要求改造或置换的愿望较强烈的地段,可推行积极、有效的置换利用策略,包括恢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