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
规划商务办公建设总量上基本不再增加,南京路沿线并包括延安路沿线地区总量控制在250万平方米左右(留有10万平方米可能的上海展览中心等商务场馆增量),在成都路高架以及武宁南路、江宁路沿线等商办适宜发展地区结合新增商用办公楼或各单位改建的自用办公楼面积总量不超过40万平方米。
3、旅游娱乐服务
从国际趋势看,现代城市中心区良性发展的模式是由传统的“纯商务办公区”向“商业-商务-宾馆-娱乐-餐饮-公寓”综合区模式演变,也称HOPSCA模式
(Hotel/Office/Parking/Shopping/Convention/Apartment),这是上海中心区内特别是静安南京路地区特色和优势所在。静安区是全市三大高级宾馆分布区之一,发展旅游业和文化娱乐服务业具有独特的客源基础和就近优势。规划期末,全区中高级宾馆数达到38所,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米,拥有12000间客房和700万人次以上的接待能力,并可形成静安寺(希尔顿、贵都、上宾、静宾、4507、航站、百乐门)、上海商城(波特曼丽丝卡尔顿、锦沧文华、香格里拉与) 和石门路(四季南洋、地铁假日、海港)等三大宾馆群,从而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内最大的旅游住停中心。
静安旅游、娱乐和服务业的发展要依托静安的这一旅游住停中心的地位,努力扩大其消费延伸功能,形成旅游购物精品消费、旅游特色餐饮消费和旅游文化娱乐消费三大系列,壮大南京路商业购物、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功能的发展,推进愚园路、吴江路、华山路等文化娱乐餐饮街和旅游风情街的形成,实现静安由单一旅游住停中心向综合性的旅游购物中心、文化娱乐中心、餐饮活动中心的积极转变。同时,推进旅游观光场所建设和线路组织,一是建设静安寺地区旅游观光线,发挥好古寺、公园、广场、风情街、近代社区、大商场、航站楼及地铁车站的组合优势,发展海外宗教旅游、购物休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社区体验旅游、都市景观旅游等,积极争取将该地区培育成上海旅游观光干线的重要一站。二是开发历史文化建筑旅游观光线,整理、修复、开放富有历史文化意味的建筑,包括二大会址、劳动组合书记部、平民女校、毛泽东故居、蔡元培故居等革命旧址旅游和康有为、张爱玲、阮玲玉、西摩会堂等名人名居及历史建筑旅游等。此外,要利用航站楼和地铁车站的通达优势和静安区位居全市中心的地理位置,大力引进旅行社等旅游服务机构,在静安寺地区和南京西路地区设置两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实现旅游服务的全方位发展。
4、工业
静安工业要呼应“建设上海工业新高地”的全市发展目标,坚持走商办工业品牌化、大工业配套化之路,以发展都市型工业和高科技工业为重点,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大技改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培育一批有市场、有质量、有规模、有实力的工业“小巨人”,形成总部在静安、生产基地在郊县、销售市场在国内外的静安工业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装制衣、食品、电子信息、商务印刷、办公用品和旅游工艺品等六类都市型工业,积极培育和壮大通信电缆、精细化工、冶金设备等有基础的配套型工业,并在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行业开发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规划进一步推动城区工业的技术能级和档次,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在城区北翼预留都市型工业发展备用地。
规划根据全区性质和功能发展的定位,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的调整。要结合区内工厂的“三废”监测情况、环保部门的调整意见以及企业运营效益情况,保留效益好、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