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4.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
5.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刷、发售代币票券
6. 残缺、污损的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收回、销毁。
7.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人民币发行库,在其分支机构设立分支库。
一、货币流通与货币收支循环
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
1.企业部门的货币收支 2.居民部门的货币收支
3.政府部门的货币收支4.银行部门的货币收支
5.国外部门的货币收支
这五大部门之间的货币往来,形成了一个货币收支循环网络,此部门的收入就是彼部门的支出,
彼部门的支出同样也就是此部门的收入。
二、货币流通规律
是指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也称为货币必要量规律。 出现了赊销或预付等销售形式,于是便发生债权债务的冲销和延期支付等情况,引起货币需要量
的变化,变化后的公式是:
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本期赊销商品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平均流通速度
决定货币必要量的因素
1.商品价格总额
商品价格总额又决定于商品数量、商品价值和币值这三个因素。
2.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
三、纸币和纸币流通规律
所谓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发行量应当决定于流通中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
流通中全部纸币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的必要量
或
假设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流通中的纸币总量达到200亿元,则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100/200=0.5
这就是说,1元纸币只能代表0.5元金属货币来流通,纸币的实际价值贬了50%。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价值量越少,纸币贬值程度越高,物价上涨率也越高。
信用和利息
一、信用的含义
信用,作为经济学的一个范畴,是指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两个特征:
一是以偿还为条件,即到期必须归还本金;
二是在偿还时有一个增加额,即支付利息。
两种载体:一是实物;二是货币。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更多采取货币的借贷形式。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
(一)高利贷
高利贷就是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榨取高额利息的资本,是生息资本最古老的形式
1.非生产性 2.寄生性 3.保守性
高利贷只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但并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起着维护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
(二)借贷资本
① 借贷资本从属于职能资本,是一种派生的资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