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土地产权制度变迁:1949-1998(繁体字版)(13)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未知    
字号:

稀的老農民。1961年2月,在安徽省淮北農村蹲點的安徽省委常委張祚蔭向曾希聖反映:1960年,宿縣褚蘭公社有個名叫劉慶蘭的七十三歲的老農民,兒子患肺病,不能幹活,別人勸他到敬老院,他對公社黨委說: 現在我還不能吃公家飯,還要盡力做些事 。於是,他帶著兒子到山裏,一面照顧兒子養病,一面開荒種莊稼。一年收了3,300多斤糧食,交給隊裏1,800斤,自己留了1,500斤,還交給隊裏60元錢。同年4月23日,曾希聖在全省地市縣的幹部會議上介紹了這個動人的事例。他說: 這個人到底是一個走社會主義路線的,還是走單幹路線的?我肯定,這個人是走社會主義路線的。爲什麽?因爲自己生産3,300斤糧食就交了1,800斤給集體。這是高度的共産主義精神。 這個事例給曾希聖以及其他領導人以深刻的啓迪,也符合曾希聖原先的設想。於是,他進一步提出了 按勞動力分包耕地,按實産糧食記工分 的聯産到戶的責任制新辦法,並親自帶領工作組到合肥市蜀山公社井崗大隊南新莊生産隊進行聯産到戶責任制的試點。61

來自底層的包産到戶的制度創新,使農民有了獲得土地,進而生存的希望。所以,1961年,在安徽省太和縣出現過一次特殊的人口流動,即城市職工返回鄉村務農。據王之舟老人回憶,太和縣委、縣政府裏的工作人員返鄉也不少於二十人。62 1956年和1958年淮南煤礦分別兩次在太和縣招工,1958年招的一批大部分返鄉。大批教師也返回鄉村,作者的一個採訪物件本是教師,也在1961年土地到戶時返鄉種田。63 資料顯示,僅王油坊生産隊1961年從外地回來的工人就有30個,外流的回來1人。64 當時返鄉務農的情景由此可見一斑,土地對農民的意義不言而喻。

3. 包産到戶 的制度安排

面對 1959至1961年淒風慘雨的農業經濟危機,全國上下都在尋求擺脫困境的出路。1961-1962期間,安徽農村包産到戶的社隊達80%,甘肅臨夏地區達74%,浙江新昌和四川江北縣70%,廣西勝縣42.3%,福建連城42%,貴州全省40%;估計全國達到20%。65 在這種形式下,毛澤東和他的同僚們漸漸調整農村政策,並著手縮減農村集體組織的規模。1961年中共中央下發《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規定: 全大隊範圍內的土地,都歸生産隊所有,固定給生産隊使用 , 固定給生産隊的土地、勞力、耕畜和農具,登記造冊,不再變動 ,對人民公社規模,則明確根據 利於經營管理,利於團結,利於群衆監督,不宜過大 的原則。在分配體制上承認生産隊的利益主體地位,如實行 三級所

土地产权制度变迁:1949-1998(繁体字版)(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